第91章 活路头(第3页)
务婆接着唱起了《播种歌》。与平时听到的片段不同,这次是全本,从开天辟地唱到稻种起源,再具体到每一道耕作工序。她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几个研究生手忙脚乱地记录着歌词。
最让龙安心惊讶的是种子的处理方式。吴父将紫米种子分成三份:一份用山泉水浸泡,一份混入火塘灰,最后一份则用枫香树叶包裹。每种处理都对应着一段不同的咒语。
"这是科学。"金教授不知何时站到了龙安心身旁,小声解释,"泉水浸泡打破种子休眠,草木灰提供钾肥,枫香叶中的挥发物能驱虫他们把农业原理编成了歌谣。"
仪式持续到正午。当吴父将最后一把种子撒向准备好的试验田时,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年轻人虽然还在偷笑,但眼神已经多了几分敬畏。
"等等!"一个突兀的声音突然打断仪式。州农业局的刘科长挤进人群,手里拿着一份文件,"这稻种属于国家稀缺资源,按规定要由指定单位统一繁育!"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龙安心看到吴父的手僵在半空,那把即将撒出的紫米种子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
"刘科,"龙安心上前一步,"我们正在申请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归保护,种质资源管理另有一套规定。"刘科长推了推眼镜,"局里已经联系了省农科所,明天就来取样。"
务婆突然用拐杖重重敲击地面,唱出一段急促的苗歌。吴晓梅翻译道:"她说祖传的种子就像女儿,不能交给陌生人。"
刘科长皱眉:"老人家,这是国家政策"
"政策也得讲理!"金教授突然提高音量,"《种子法》明确规定,农民自留种是合法权利!更何况这是他们祖辈传承的特有品种!"
争论越来越激烈。龙安心悄悄退到一旁,拨通了王局长的电话。十分钟后,他回到人群中,拍了拍手。
"这样,"他提高声音,"我们共同成立一个保护小组。种子还在凯寨繁育,但接受农业局监督。收益的百分之十纳入州种质资源保护基金。"
这个折中方案最终被各方接受。当人群散去时,龙安心注意到吴父独自蹲在试验田边,正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珍贵的紫米种子埋入土中。阳光透过枫香树的枝叶,在他佝偻的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阿爸在跟种子说话。"吴晓梅走到龙安心身旁,手里拿着两瓶刺梨汁,"苗族认为,种子能听懂人的心意。"
龙安心接过饮料,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务婆今天唱的《播种歌》里,是不是有句枫香落叶时下种?"
吴晓梅点头:"怎么?"
"现在枫香树正发芽,按这个说法,播种期应该在"
"秋末。"吴晓梅接口,"比常规水稻晚两个月。很奇怪是吧?"
龙安心若有所思地望向那片野生紫米发现地。在更高的海拔,更冷的季节生长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这种稻米富含硒元素——它必须积累更多营养物质来抵御寒冷。
当晚的总结会上,金教授带来一个惊人发现。他播放了务婆《播种歌》的录音片段,同时展示了一组气象数据。
"根据歌词提到的物候特征,我们对比了近三十年气象记录。"投影仪上显示出两条几乎重合的曲线,"苗族枫香落叶播种的农谚与现代物候学观测的误差不超过三天!"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小李瞪大眼睛:"这不科学"
"恰恰是最精密的科学。"金教授激动地敲着白板,"这是千百年的观察积累!《播种歌》里还有更多宝藏——不同海拔的播种间隔、根据云彩形状预测降雨我们正在整理论文,准备投《农业遗产》期刊。"
龙安心突然想到一个点子:"如果我们把《播种歌》做成二维码,印在古歌米包装上"
"太棒了!"金教授打断他,"消费者扫码就能听到原生态的农耕智慧!这比干巴巴的说明书强多了!"
会议持续到深夜。散会后,龙安心独自留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当他翻到那份紫米检测报告时,手机突然震动——是吴晓梅发来的照片:月光下,吴父正打着手电检查试验田的篱笆,佝偻的身影在紫红色的土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