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活路头(第2页)
这个折中方案平息了争论。但龙安心没想到,寻找符合条件的"活路头"竟成了最大难题。
"现在哪还有全福人?"会计小张翻着户口册摇头,"年轻人外出打工,留村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中年人全寨就三个,还都在广东打工。"
吴晓梅突然合上册子:"还有一个。"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
"我阿爸。"她轻声说,"他今年六十二,我妈还健在,我和我弟也算儿女双全吧。"
会议室鸦雀无声。龙安心想起吴父那条残疾的腿——矿难留下的伤,让他走路永远一瘸一拐。
"吴叔的腿"小李欲言又止。
"活路头要的是福气,不是力气。"吴家叔公突然说,"冬哥为人厚道,又识汉字,我看行。"
事情就这么定下了。但当晚龙安心去找吴父商量时,老人正对着火塘闷头抽烟,半天不搭话。简陋的木屋里,墙上挂着的矿工帽落满灰尘,旁边是吴晓梅弟弟的遗像——那个在广东工地坠亡的年轻人,永远停在了二十八岁。
"阿叔,"龙安心小心斟酌词句,"晓梅说您小时候跟爷爷学过活路头"
"学是学过。"吴父吐出一口烟圈,"但现在的年轻人谁信这个?我主持仪式,他们背地里不笑死?"
龙安心正想劝说,吴晓梅端着茶盘走了进来。她默默给父亲斟上一杯茶,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里面是一把已经泛黄的稻穗。
"阿爸,记得这个吗?"她轻声问,"我阿弟走那年,你偷偷在屋后种了一小片"
吴父的手突然颤抖起来。他接过那把稻穗,干枯的手指抚过已经干瘪的谷粒,喉结上下滚动着。
"紫米?"龙安心凑近看,发现那些米粒虽然褪色,但隐约还能看出淡紫色的痕迹。
"从老活路头田偷的种子。"吴父的声音沙哑,"想给阿弟补补身子他在工地上总说头晕"
一阵穿堂风吹过,火塘里的炭火突然噼啪作响,迸出几颗火星。吴父盯着那些转瞬即逝的火星,长长叹了口气:"行吧。但有两个条件——"
龙安心赶紧掏出笔记本。
"第一,种子要在鼓楼火塘熏足三夜。"吴父竖起一根手指,"第二,开秧门那天,务婆得来唱《播种歌》全本。"
龙安心和吴晓梅对视一眼。务婆已经八十九岁,去年中风后很少出门了。
"我去请。"吴晓梅说,眼睛在火光中闪闪发亮。
---
三天后,一场久违的"活路头"仪式在凯寨鼓楼前举行。金教授的团队架起了三台摄像机,州电视台的采访车挤在合作社皮卡旁边,引来全村老少围观。
吴父穿着罕见的对襟苗服——据说是他结婚时的礼服,站在鼓楼前的石阶上。他面前摆着三个竹编的簸箕,分别盛着紫米种子、新挖的泥土和从雷公山泉取来的清水。务婆坐在一旁的藤椅上,虽然左半边身子不太灵便,但眼睛格外明亮。
"时辰到!"吴家叔公高声宣布。
吴父深吸一口气,开始用苗语吟诵一段古老的咒语。他的声音起初有些颤抖,但随着仪式的进行越来越洪亮。龙安心虽然听不懂内容,但能从韵律中感受到某种庄严的力量。
务婆接着唱起了《播种歌》。与平时听到的片段不同,这次是全本,从开天辟地唱到稻种起源,再具体到每一道耕作工序。她的声音沙哑却有力,几个研究生手忙脚乱地记录着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