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与心跳之间(第1页)
十五分钟,在刚才那种全神贯注的节奏里,不过是三张幻灯片、一个举例、一个互动提问的长度。
但现在,我把准备的内容已经全数讲完,甚至连顺延的拓展问题都带到了“美学的哲学基础”这个高度……
我早把自己所有能用的素材,烧成了灰。
我下意识翻了翻教案,里面是一堆我刚才用红笔划掉的部分,完全无法再救急。
怎麽办?
临时加一段?不行,现在脑子是空白的,连“对称构图”这种老生常谈的东西都提不起一点说法。
讲段设计行业的段子?太随意,不合场合,何况後排还坐着三位老师。
我转身看了一眼那幅还挂在白板旁的速写人像,灵机一动,乾脆——
“大家可以看看这张速写,”我尽力不让语气虚,“你们可以试着想想,它的视觉中心在哪?它让你感受到什麽?”
没人答。
我乾脆走下讲台,拿起画笔,在另一张纸上又迅速画了一个简单的几何构图。
“这个呢?更ch0u象一些,如果你看到它,你的第一反应是什麽?”
“像……”後排一个nv生小声说,“……像窗户?”
“很好。”我顺着她的话,“那如果再加一个对角线?”
我一边补上一笔,一边说:“它就不只是窗户了,它可能是……视角,是观察,是窥探。”
我开始胡扯,但扯得不算难听,学生开始睁眼,个别还点了点头。
我知道,这就是临场——用尽一切力气掩饰空白。
最後两分钟,我乾脆让大家自由看看投影上展示的几张设计作品,简单问了问大家“哪个最喜欢”,当作是互动收尾。
“爲什麽喜欢?”
“颜se亮。”
“线条g净。”
“感觉像我以前玩过的游戏界面。”
这些回答不算深刻,但真实。我顺势点头:“这也是设计最初的意义——让你想看、愿意看、记得住。”
终於,铃声响了。
我松了口气,整个人彷佛被ch0u乾电池的机器人,一下子停在讲台边上。
我说了句“这节课就到这里”,然後收起笔,拍了拍讲台,准备离开。
就在我绕过讲桌的时候,一个坐在中排、穿蓝格子衬衫的男生收着水彩盒,头也没抬,只是轻轻说了一句:
“……林老师,今天讲得挺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