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期而遇(第1页)
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下旬,南京春雨未歇。
图书馆外的榆槐正新长neng叶,枝头翠意盎然。苏芷若站在阶梯上撑着伞,等着沈兰。她们约好今日要一同去看展览,是城南新开的画展,由来自北平的青年画师巡展,画中多是战地速写与写实人物。
「怎麽突然兴致来了,想看画?」沈兰提着伞,步履轻快地走近。
苏芷若轻笑一声,「是怀璋说他采访过这位画师,他说画里有故事。」
「怀璋?」沈兰一挑眉,眼中带笑,「你们现在叫得这麽顺口啦?」
苏芷若脸上一红,低头避开了她的目光,只轻声道:「就是——朋友罢了。」
沈兰也不拆穿,笑着转了话题。她和苏芷若自nv学时期便是同窗好友,x子不同,情分却深厚。她一眼就看得出来,芷若对那位报社的陈先生,怕是早已动了心。
两人踏入展馆时,里头已聚了不少人。墙上悬挂着素描、炭笔、水墨与少数彩作,有战场上烟火、也有难民与士兵的面容。氛围沉静中带着一丝压抑。
苏芷若站在一幅画前久久未语,那是幅斜yan下的战地医所,一位nv护士正在替伤兵包紮。她的眼神落在伤兵的手——那手像极了某个她日日写信的人的笔握姿势。
「你在想什麽?」沈兰问。
「我在想……一个人若真的要去面对这样的场景,他的笔,还写得出诗吗?」苏芷若低语。
沈兰没有立刻回答,只是轻声说:「你的陈先生……不像是只会写诗的人。」
苏芷若抬眼,看着好友那双清亮眼眸,忽然道:「他其实没说过自己做过什麽,只说写稿。但……前两日我见他与一位士兵交谈,那人衣领上……似有拆过的军章痕。」
沈兰眉头微蹙,心底泛起一点涟漪。
那晚回府後,她坐在书桌前,从ch0u屉里拿出父亲留下的老照片——沈家世代皆是军旅出身,兄长们也都在军中任职。她见过太多军人的眼神,也太熟悉那些无法言说的沉默。
陈怀璋,她心中默念。她从未仔细观察过那人,直到今天芷若这一席话,让她多了一分警觉。
数日後,报社内。
沈兰偶然陪兄长来报社取资料。兄长是军方联络人,与报社有合作,负责出版一份宣传报。她在走廊上不经意与程仲文碰面,他正低头整理排版材料。
程仲文抬头,见到她,微微一笑,语气和蔼却不失礼貌:「这位是沈小姐吧?久仰久仰,陈怀璋常提起您,说您识字多、笔力稳,是军中难得的才nv。」
沈兰微微一怔,目光一瞬间停滞在他脸上,随即回应:「他提我?」语气中有些意外。
程仲文略带戏谑地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补充:「可不,还说你喜欢读《孙子兵法》,说要介绍你去写社论呢。」
这番话听来像是无心的玩笑,却不经意地揭露了陈怀璋对她的熟悉。沈兰心头闪过一丝疑云,她和怀璋素无深交,怎麽会这麽了解她的习惯,甚至在报社提起?她无法忽视心中升起的那份困惑。
之後,偶有几次在报社走廊碰面,他们始终止步於简单的寒暄,彼此间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既不显生疏,也无过多亲近。那样的交情,恰似陌生人之间的礼貌,却又稍带一点微妙的感觉。
直到某日,家中母亲含笑提起:「仲文家的太夫人近日来信,提到他们那孩子尚未成亲,听闻你们年纪相仿,也都读过些书,想来x情合得来……」
「仲文?」沈兰愣住,脑中不自觉浮现起那张在报社走廊一闪而过的面容。
她怎麽也没想到,这世道如此之小,竟能在这样的时局下,将两个原本平行的人生引至同一条交会的道路。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兰和程仲文在家族的安排下,以更正式的名义见面。每次茶叙,程仲文依旧礼貌温和,并未显得过於关切。沈兰察觉到,他偶尔露出的一丝关心,或许只是出於礼仪,但她也觉得他似乎有些不同。那种目光中,有一种像是在重新认识她的意味。
沈兰开始慢慢意识到,这段由家族撮合的婚姻安排,并不像她最初所想的那般冷清无趣。某些情愫,悄悄在心底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