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归山(第1页)
省政府的红头文件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庄重。龙安心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个鲜红的印章,墨香还未散尽。"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寨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几个大字在纸面上微微凸起,像是有了生命。
"真批下来了?"小李凑过来,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在文件上。
龙安心点点头,将文件小心地装进早就准备好的镜框。镜框是杨公用银丝特制的,边缘缠绕着紫米穗和蝴蝶的纹样——既传统又现代,就像文件里那些拗口的政策术语与苗族古歌的奇妙结合。
"快看群!"小李突然叫道,手机屏幕上合作社微信群已经炸开了锅。村民们转发的新闻链接刷了屏——省电视台早间新闻正在报道凯寨被列入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消息,画面里闪过试验田、鼓楼和务婆唱古歌的镜头。
龙安心拨通吴晓梅的电话,铃声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嘈杂,夹杂着苗语的欢呼和孩子的笑声。
"你在哪?"他不得不提高音量。
"鼓楼!"吴晓梅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全寨人都来了!阿公说要按古规举行谢山神仪式!"
挂掉电话,龙安心望向窗外。村子的方向隐约传来芦笙的声响,那是只有在重大节庆才会奏响的古调。他摸了摸胸口的银蝴蝶胸针——杨公复刻的那枚,翅膀上的纹路在晨光中闪闪发亮。
合作社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见到龙安心出来,人群自动让开一条路。几个曾经退出合作社的年轻人站在最前面,表情既期待又忐忑。
"龙总"领头的阿勇搓着手,"我们我们想重新入股。"
龙安心记得这个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半年前程——根据保护区规定,所有商业开发必须遵循文化保护优先原则。
"意思是,"龙安心对一位担忧收入减少的老人解释,"我们种的紫米不能为了增产乱用化肥,银饰不能为了省工用机器压花但价格可以提高,因为这是文化产品了。"
老人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听到"价格提高"时眼睛一亮。龙安心知道,要让所有人真正理解保护的意义,还需要时间。好在,时间现在站在他们这边了——省里的文件白纸黑字写着:保护期三十年。
下午四点,龙安心终于抽空查看手机。十几条未读信息中,一条银行通知引起了他的注意:"深圳文博会尾款到账,金额:47,28360元。"
这个数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他。七年前那个暴雨夜,他被王大勇拖欠的工资,正是这个数,分毫不差。龙安心翻出旧手机,在尘封的相册里找到了那张照片——工地宿舍墙上用粉笔写的账目:"王大勇欠龙安心工资总计肆万柒仟贰佰捌拾叁元六角整。"
命运有时就像杨公打的银饰,看似随意的锤痕,最终会连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发什么呆?"吴晓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今天穿着靛青色的改良苗装,耳垂上的银蝴蝶随着动作轻轻摇晃。
龙安心给她看银行短信:"还记得我跟你说过被拖欠的工钱吗?"
吴晓梅看了看数字,又看了看他,突然笑了:"蝴蝶妈妈还债了。"
"什么?"
"苗族古话。"她轻轻触碰胸前的银蝴蝶,"欠下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龙安心想说些什么,手机却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金教授。
"重大发现!"老教授的声音激动得发颤,"我们对洞壁取样的检测结果出来了!那些银矿脉根本不是普通银矿,而是一种特殊的硒银共生矿!"
龙安心打开免提,让吴晓梅也能听见:"这解释了什么?"
"解释了一切!"金教授几乎是在喊,"紫米的硒不是来自土壤,而是来自矿脉渗透水!《百苗图》上画的引水系统——那是苗族先民设计的生态过滤装置!银离子杀菌,硒元素富集老天,这是失传的生态农业技术!"
挂掉电话,龙安心和吴晓梅面面相觑。洞壁上的壁画、务婆的古歌、父亲留下的承包证一切碎片突然拼合成完整的图景。苗族先民不是偶然发现紫米的特性,而是通过精密的生态设计创造了这种作物!
"周董事长不会罢休的。"吴晓梅突然说,"他想要的不只是土地"
龙安心点点头。黔丰集团对紫米的执着,对古矿洞的探查,突然都有了新的解释——他们看中的不是农产品本身,而是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物技术价值。
"得保护好那个洞。"龙安心站起身,"我马上去县里申请文物保护。"
"等等。"吴晓梅拉住他,"先看看这个。"
她从随身的绣花布袋里掏出一本破旧的笔记本。龙安心认出来,这是吴父记账用的,封面上还沾着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