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第3页)
周启明也来到了沈芜的办公室,表情有些复杂:“沈总,逸兴娱乐这事……”“看到了。
”沈芜点点头,“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至少外部的直接压力会小很多。
”“是啊。
”周启明松了口气。
“傅文博倒了,龙域那边肯定也会有所收敛,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技术研发要抓紧,内容生态的搭建也要同步进行。
”“明白。
”周启明点头,“股权激励方案的初稿已经出来了,您过目一下。
另外,关于内容创作者的引入计划,运营部也拟了几个方案。
”“好,我看看。
”沈芜接过文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外部的风暴暂时平息,但沈芜知道,“雅韵”内部并非铁板一块。
虽然原始股的承诺稳住了大部分人,但团队成员背景复杂,既有林氏的老人,也有新招聘的行业精英,还有她这个“空降”的领导者,磨合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在所难免。
这天下午,运营部负责人李娜就找到了沈芜,面带难色。
“沈总,关于首批内测的内容创作者邀请名单,我和技术部的王工有点不同意见。
”李娜是林氏的老员工,行事风格偏稳健。
“哦?说说看。
”沈芜示意她坐下。
“我认为,平台初期,应该优先邀请一些已经有一定知名度、内容质量稳定、风格偏向我们‘雅韵’定位的大v入驻,这样能快速提升平台的格调和吸引力,也能给早期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李娜条理清晰地说道,“但王工认为,我们应该更侧重于挖掘那些有潜力但尚未成名的新人创作者,尤其是那些在传统文化、手工艺、生活美学领域有特色的小众博主。
他说这样更能体现我们平台的差异化,也符合您之前提到的扶持新人的理念。
”王工,就是之前提出要离职,后来被沈芜留下来的那位技术骨干张工的副手,一个年轻气盛、想法很多的技术宅。
沈芜听明白了。
这是运营思路和技术思路的碰撞,也是稳健派和激进派的理念分歧。
李娜考虑的是快速起量和保证平台调性,王工则更注重挖掘潜力和实现差异化竞争。
“王工的想法,主要基于什么?”沈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