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香江大厨[八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香江大厨[八零] 第254节(第2页)

“好啊!”

岳宁跟大家挥别,她去万老师办公室。

走进办公室一看,马教授和吴教授都在,她打招呼:“老师好!”

马教授笑看着她:“去日本闹了那么大动静?”

岳宁从包里拿出文件夹,放在万教授桌上:“老师,论文修改好了。”

马教授先拿起文件,封面上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女性就业研究》,他看向:“还有论文呢?”

“都拿了老师的名号出来的,没论文,我也不敢来见老师啊!”岳宁坐下。

万教授哈哈笑:“刚才他们俩个,还在羡慕我,说我找了一个,课题自带,资金自带,还能自己招生的学生,那是坐着收好处收名誉。”

“可把我们俩眼红的。”吴教授说。

“你们还得眼红更多,”万教授笑着说,“她得跟我读完博呢!”

岳宁原本想拿了硕士学位就算了,可有这么好的老师在港城,不拿个博士学位,有点吃亏。

她动静一直大,老师多多少少也知道她假期做了些什么。有些细节老师们还是有些不太明白,现在跟她细聊。

说完她的生意,还有日本之行的收获,岳宁和马教授探讨了越南难民的情况,禁闭式难民营确实能吓退一部分想来港打工的越南人,而且各国审批难民的时候,以前总是被东南亚各国逼得,优先给他们机会,现在港城这里速度也加快了。

几万人里,总有厨艺好的,岳宁倒是看上了几个。她是希望开这个口子,能给这几个人留在港城的机会。

她问过蔡美月,美月姑婆的回答是,口子不能开。

刚好法国和西班牙有名额,这几个人拿了岳宁的推荐信,去了皮埃尔和何塞的餐厅,当地电视台和htv都报道了。

老弱根本没有办法经历海上的艰难旅程,难民中大半都是青壮年,又刚好正值经济飞速发展时期,pn一家就包了整个难民营的两千多的工人,这家工厂生产的小家电,从港城销售往欧美。

随着欧美对日本制造一再设置壁垒,日本本土人工上涨,日本的低端制造业一直在往外转移,东南亚是首选,尤其是泰国。

现在他们发现港城的这家工厂,比他们在泰国的工厂利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