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大厨[八零] 第184节(第1页)
前厅瞬间陷入死寂,服务员赶忙过来收拾残局。陈德祥看着儿子失控的背影,手不住地颤抖。
后厨里,陈锦龙盯着水槽里堆积如山的待处理食材,耳边全是客人的嘲讽声。他突然抄起菜刀,对着砧板上的猪肚一阵乱剁,碎肉飞溅中,嘶吼道:“为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要拿我和她比!”
偷偷潜入厨房的记者看到了这一幕,悄悄地退了出去,守在德祥大饭店外面。等到德祥晚市结束,看到一个厨子走出来,便跟了上去。
记者将偷拍到的陈锦龙在后厨失控的画面,以及从德祥老员工处挖到的猛料整理成专题报道。
隔天,一篇题为《德祥大饭店惊天谎言:陈锦龙冒名顶替,陈锦莹才是真正掌勺人》的报道登上台湾的某份大报纸的社会新闻版面。
陈德祥瘫坐在办公室里,颤抖着翻动报纸,每行字都像钢针般刺进眼底。报道里不仅揭露了陈锦莹多年来隐姓埋名担任总厨的事实,还附上了她在港城宁宴展露厨艺的照片。
完了,全完了!
到达里昂
岳宁抵达法国里昂,与蔡致远一同走出海关。
法餐在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盛宴上,宫廷大厨凭借严苛选料、繁复酱汁和奢华摆盘,奠定了其“欧洲烹饪之冠”的地位。法国大革命后,流亡贵族的私厨把宫廷技艺带到民间,巴黎街头涌现出的高级餐厅让法餐从宫廷走向大众,其讲究的礼仪与精致的菜式成为身份的象征。
近二十年来,法餐迎来了巨大革新,彻底改写了自身面貌。新派法餐大厨们倡导回归食材本味,摒弃传统酱汁的厚重油腻,以新鲜时令原料、简约烹饪手法和艺术化摆盘重新定义高级餐饮。他们注重保留食材的天然口感,比如将牛肉仅烹至六七分熟,追求海鲜恰到好处的鲜嫩,同时在酱汁中融入水果、香料等创新元素。这场变革不仅巩固了法餐的高端地位,更使其以兼容并蓄的姿态风靡全球,成为世界美食的标杆。
里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世界大厨交流会,是世界烹饪界的顶级盛会,来自巴黎、纽约、东京、米兰等地的大厨们都以获得一张入场券为荣。
然而,这场盛会的大门此前从未向中国厨师敞开过,或者说从未对贫穷国家的厨师开放过。岳宁作为卢卡斯的特邀嘉宾,对于这个年代的中餐厨师而言,绝对是无上的荣光。
岳宁知道,这个交流会正是被誉为烹饪界奥林匹克的世界烹饪大赛的前身。
上辈子,被誉为厨皇的保罗博古斯在1987年创办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烹饪大赛。她曾带领团队杀入决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二十四支队伍在里昂展开比拼,最终获得了招揽客户
午餐在庄园的露天庭院举行,卢卡斯绅士地为岳宁拉开座椅,随后,精心准备的拌饭被依次摆在每一位客人面前。
保罗在卢卡斯满怀期待的目光中,拿起勺子,舀起一勺鹅肝和牛鲍汁拌饭。刹那间,鲍汁的醇厚裹挟着鹅肝的脂香扑鼻而来。当鹅肝触碰到舌尖,丰腴的油脂瞬间化开,仅仅沾染了些许鲍汁,就为鹅肝添上了别样的东方风情。被鲍汁浸润到肌理的牛肉,与东方那鲜美又醇厚的酱汁完美融合,而溏心鲍鱼则散发着纯粹的东方味道。
等等!也不完全是。保罗在鲍鱼汁里捕捉到了自家火腿特有的橡木香气,他试探着问:“你用了我们的火腿?”
“用了你们的火腿骨,来做鲍鱼汤汁的底味。”岳宁回应道,“你们家这款火腿,经过发酵后在木架上晾干,带有独特的橡木香气,我很喜欢。”此时,节目正在摄制中,岳宁当然得适时为他们做植入式广告。
保罗心领神会,继续享用美食。两三口下去,瓷盘里的饭已见底。他由衷赞叹:“这饭,确实有让我们的鹅肝销售翻三倍的魔力。”
卢卡斯吃完饭后,起身说道:“我去厨房做菜了。”
女仆适时为宾客斟上冰镇的霞多丽白葡萄酒。前菜被端上餐桌,蔡致远看着盘中的沙拉,对岳宁说:“这么看来,你那道‘萝卜开会’卖一百八一点都不贵。”
保罗抬头,岳宁解释道:“蔡先生说,这道菜让他想起了我做的萝卜沙拉。”
邱春明翻译后,补充了一句:“那是港城最流行的沙拉。岳小姐用意大利黑醋调和,秋冬季还会加入黑松露或者白松露,以增加沙拉的风味。”
“听起来很美味。”保罗评价道。
岳宁轻轻晃动酒杯,闻到了类似青柠的淡淡香气,轻抿一口,口感上既有成熟梨肉的甜美,甚至还带着一丝杏仁坚果香。
“好酒。”不愧是被誉为葡萄酒界“麦加”的博纳丘出产的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