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秦国东出(第2页)
年轻的王者,眼眸微阖。
“咔嚓。”
一道神光乍现,仿佛虚空生电一般。
飞蛾停顿在空中,身体被分为两半,笔直的掉落在地,苏铭手握长剑,清冷的剑锋横在眼前,映照出那双狭长的丹凤眼。
“这个由剑开始的时代,必将由剑来终结!”
去年,关中收获增长数倍,不仅能够关中百姓食用,更有余粮充入大仓,使得秦国不再极度依赖蜀地的粮秣运转。
关中自给自足,意义重大。
这代表着秦国的后勤压力大减,便于动战争。
而燕赵之战,正好给了秦国出兵的机会。
……
章台宫。
古朴大气,带着粗犷的线条,不似六国宫殿之奢华精细,远远望去,如黑色巨兽一般坐落在大地之上。
秦国的宫殿除了按照诸侯的礼制建造之外,没有过多地雕饰和浮夸的奢侈,一眼望去,除了大,就是黑。
而山东六国有极为的文化习俗,燕歌、赵舞,楚辞等文化,这些东西造就了他们的繁荣,却也使得王公贵族逐渐堕落。
上行下效之下,六国是一年不如一年。
大殿上,文武百官站在两列,扶着笏板,神色庄重。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王上驾到!”
“参见大王。”
苏铭跪坐之后,伸手虚抬,“平身吧。”
武将李信率先出列,“启禀大王,燕赵两国交战,正是我秦国大好时机,末将请战!”
苏铭望着下面意气风,锐气十足的将领,笑道,“李将军勇气可嘉,诸位,议一议吧。”
文臣中,王绾问李信,“敢问将军,若大秦出兵,将攻何处?”
李信早有腹稿,胸有成竹的回答道,“燕国兵力薄弱,不如赵国,若我领兵,当攻赵救燕,解其围困。”
王绾反驳道,“将军莫忘了长平之战,这些年来,我秦国一直休养生息,赵国也从那一战的阴影中走出,兵力强横,若再与赵国交锋,事态扩大,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