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李斯尉缭入秦加速修建郑国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在秦王亲政的同时,天下的局势也悄然生了变化。
屹立在咸阳的招贤馆迎来了两人,一人穿着灰袍,面相方正,自魏国大梁而来,一者身着儒袍,面容青涩,自齐国桑海而来。
这两人便是尉缭和李斯。
尉缭的目光在李斯面上扫过,“这位小兄弟,如今之秦王亲政,秦国大有可为,你来这里,当真是眼光不俗。”
李斯穿着与普通的儒家弟子不同,面相也很普通,并不突出,尉缭精通相面之法,却看出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未来必将大富大贵,起了结交之心。
“先生自何处来?”李斯并未接这个话茬,反而打探尉缭的来历。
尉缭坦然道,“我自魏国大梁而来,小兄弟,你是儒家之人?”
李斯点点头,神色很是平淡,没有半点自傲,“家师荀夫子。”
尉缭眼神一凝,“原来是荀夫子的高徒,失敬失敬。”
名师出高徒,以荀子的名声,他的弟子值得被人高看一眼。
李斯盯着尉缭问道,“先生既然来自魏国,为何要入秦,为秦国效劳?难道先生想如当初的秦相范雎一样?”
范雎是魏国人,却在秦国得到重用,官至大秦丞相。
“秦国广纳天下贤才,不拘出身来源,也不必身份尊贵,唯才唯德,若非如此,小兄弟又怎会踏入这招贤馆?”尉缭用一个反问,回答了李斯的问题。
“魏国虽大,可自信陵君逝世之后便再无力挽狂澜之人,昔年魏国用不了公孙鞅,也用不了范雎,如今更用不了我。”
言语中颇有自傲之意,将这三人与自己类比,放在同一个层次。
李斯眼光一闪,“先生说的不错,天下之大,唯有秦国才是我等的出头之处,六国之中,庸碌者居于高位,依在下看,这天下迟早要归于秦国。”
尉缭见眼前之人颇有见的,于是起了考校之心,“何以见得?”
“六国空有人才而不能用,却为秦国所得,这是其一。秦国上下一心,以法治国,这是其二。大秦历代君王都以一统天下作为目标,反观六国之君王,耽于享乐,骄奢淫逸,此为其三。”
“大秦的国力远在六国之上,更耗费十年之功修建水渠,此水渠一成,关中土地得到灌溉,又是一处粮仓,反观六国之间互相打仗,数次联合攻秦却无所得。”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合纵之法已经抵挡不了秦国,这是其四。”说到这,李斯便不再说了。
尉缭眼中露出赞赏之色,“还有呢?”
李斯双手一摊,“先生,光这些难道还不够吗?余者,自不必再多说。”
话音落下,门外传来一道声音,“说得好,说的太好了,有两位先生相助,我大秦定然会更加繁荣昌盛。”
苏铭从门外走进来,目光落在两人身上,面上露出笑容,得知招贤馆来的人是尉缭和李斯之后,他放下手中的事,从王宫赶过来,没想到正好碰到这一幕。
尉缭和李斯看到来人穿着玄色王袍,头戴冠冕,他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除了秦王,还有谁能穿这种衣服。
“尉缭参见大王。”
“李斯参见大王。”
“不必多礼,平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