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前往小圣贤庄(第4页)
苏铭三人踏入竹林,沿着声音的方向走去,不多时,豁然开朗。
空地上聚集了一大片人,最中心有一处高台,台上,有三人跪坐在那里,两位青年,一个老人,声音正是从老者嘴里传出。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声音不大,中正平和,苍老而稳重,带着莫名的韵律,好似在歌唱一般。
老人头花白,颔下三寸胡须,头上戴着高高的礼冠,面容消瘦,身形单薄,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这一段正好讲到了荀子的礼,苏铭三人进入人群,倾听着荀子的讲课。
与孔子推崇的周礼和孟子的仁义不同,荀子的礼基于现实,将礼仪和人所处的阶级和欲望结合在一起,剖析了礼的本质。
纵观儒家学说,荀子的学说最接近唯物,也是最接地气的,可惜,自从汉代董仲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搞出了天人感应以后,儒家吸收了阴阳家的部分理论,朝着神神叨叨的路上一路狂奔,到了魏晋竟然衍生出了玄学这么个玩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后面更精彩!
一席话,即使苏铭有着出旁人几十年的阅历,也受益良多。
很多东西,经不起思考,也经不起推论。
苏铭听了一阵,就把目光投向了荀子旁边两个青年。
这两人应当就是韩非和李斯,知到姓名,他很轻易就判断出谁是李斯,谁是韩非。相比于李斯,韩非长得更俊美,身上的气质也更洒脱。
而李斯,就像是乖乖学生一样,一板一眼。
此刻,谁又能想到,这两人在历史中将会留下偌大名声,一个是法家集大成者,是诸子百家当中最后一个可以称“子”的人物。
而另一个在大秦朝堂执掌一国朝政,位高权重,堪称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人生的际遇,当真离奇。
韩非坐在台上,表面上看似在认真听,实际上却开起了小差,目光在台下游离,而李斯则听的很认真,时不时露出思索之意,好像要把荀子讲的话都记下。
一个时辰之后,荀子感到有些口干了,才停止讲课。
“诸位若是有问题,我的弟子将会代我解答,今日的课就到这里,老夫年迈体衰,先告辞了。”
说完,他拱手行礼。
众人在台下亦是朝他深深行礼,以示尊重。
他们或许听不懂荀子的学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日后将这段经历当做谈资,或许等到经历一些事的时候,他们或许会回想起荀子所说的话。
说完,荀子便起身离去,把李斯跟韩非留在这里代替他解答疑问。
台下,苏铭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一幕,他今日来这里,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