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荀子的思想(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聪明人之间说话,一点就透,不需要说完全部,这也是为什么前辈高人说话总是云里雾里,互相打机锋。
不到那个层次根本听不明白,或者是思维频率以及眼界和见识差别太大的缘故。
一个答案,韩非可以用言简意赅的几个字回答,或者直接标注答案出处,而问问题的人显然跟不上他的思路,学识也没有他渊博,听的莫名其妙。
“甘罗,你看这两人如何?”苏铭目光落在韩非身上,眼中露出玩味的笑容。
甘罗眼里闪过一丝精光,不服输的说道,“他们能被荀子收为弟子,定然是人中龙凤,不过,我以后不会比他们差。”
“那你可要更上进才是,他们有名师教导,即使现在名声不显,但锥处囊中,才华是掩盖不了的,或许有一日,你们还能同朝为臣。”
苏铭丝毫不掩饰他对人才的渴望,即使在历史上,嬴政对于人才也是求贤若渴,本来都驱逐了吕不韦的门客以及关东六国的人才,结果李斯上了一封《谏逐客书》,他立马就收回了诏令。
这无异于是啪啪打脸,打的还是自己的脸,可嬴政还是这么做了。
“我希望那一天能早点到来。”
……
台下的人解答疑惑之后慢慢散去,场上的人逐渐减少,韩非和李斯逐渐放松,就在这时,苏铭上前问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荀曰者何也?”
听到这个问题,韩非和李斯皆是精神一震,这个问题问的很笼统,很浅显,却很有水平,同时又把他们的师傅跟孔子孟子相提并论,抬到同一个高度。
孔子离世之后,儒家四分五裂,荀子的学问确实是高,但儒家内部意见不统一,依旧不把他看作是孔孟之后的儒家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时至今日,大家已经不再遵从战场礼仪,这个时候,你跟他们谈一下“仁义”试试?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荀子看到了法的重要性,儒家崇尚德治,当有贤人以身作则,教化万民,带他们学习美好的品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后面更精彩!
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贤人,人无完人,要统治天下,光靠那几个贤人怎么行,而荀子给出的答案便是礼法兼施、王霸统一。
这个答案被后世历代朝廷沿用,他们虽说不推崇荀子的学问,却一直在使用荀子的治国理论。
就像是君子耻于谈利,却一直在追逐利益一样。
单独的“礼”会变成周国,单独的“法”会变成秦国,糅合了礼法,一个国家才能长久。
这是历史给出的答案。
荀子注视着两位徒儿,“你们以为我的主张是什么?”
“礼法。”
“礼!”
两道不同的声音在房间内响起,韩非与李斯互相对视一眼,然后又撇过头。
荀子捋了捋胡须,淡淡说道,“韩非,你说的不错,我的主张一直都是礼法,李斯,其他人想说什么就由他们说去,你作为我的弟子,难道也不愿说实话?”
“韩非,老夫知晓你推崇法治,你写的书我看了,很不错,有成一脉宗师的气象。”说完,他又看向李斯,“李斯,时至今日,你的内心仍旧混沌,学问和知识你并不比韩非差,却为何如此迷茫?”
李斯沉默片刻,缓缓叩,“老师慧眼如炬,学生佩服,可如今正值大变之世,弟子纵使读再多的书又有何用,孔夫子学问通天,却仍旧颠沛流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