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92节(第3页)
在他走出偏殿的时候,武英殿内的殿阁大学士们纷纷起身作揖,目送他离去后才收回了目光。
王回、杨荣等人将目光投向了跟随朱高煦走出的徐硕,显然他们都很上心蒸汽机进入纺织业的事情。
在新政派的强压下,江东、浙西、江西等地区的旧臣为了自保只能抱团。
除了他们,地方上一些传统的官员也加入了他们,他们的观点很简单,那就是保守的改变大明。说的再清楚些,那就是在不损害他们利益的情况下改变大明。
他们手中的行业,主要就是土地、传统纺织、牙行、河运等行业。
相比较他们,新政派主要就是冶金、土地、织造局、交通运输等行业。
两者之间能产生矛盾的点就两个,一个是土地,一个是纺织。
新政派将保守派称呼为顽固派,保守派则是称呼新政派为北党。
从称呼来看,双方就在思路上有所不同。
新政派只称派别,而保守的江南儒生派则是依旧采用“君子不结党”的理念来攻击新政派。
又因新政派以北人为主,所以称呼他们为北党,暗指北人结党营私。
这次的蒸汽机进入织造局提议,主要是由新政派提出,原因也很简单。
织造局由新政派掌控,如果织造局每年利润翻两番,那无疑能给新政派带来巨大的政治资本,而不少人也能从中获得利益。
相比较下,以民间大机户支持为主的保守派并不愿意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
太学的蒸汽纺织机效率他们是知道的,一旦这玩意推广,那大机户一定会消亡在历史中,因为朝廷绝对不可能把蒸汽机交给民营商人,至少现阶段不可能。
“陛下说了,留中不发。”
徐硕走回位置上,平淡的交代出了朱高煦的意思,闻言的王回当即皱眉道:
“朝廷财政紧张,现在全靠寅吃卯粮,织造局改革能给朝廷在几年后带来长久的巨大利益,为何拒绝?”
“荒谬!”杨荣嗤笑:“若是织造局改革,那百万织工如何生活?”
“朝廷有了钱,自然能给他们安排更好的去处!”王回不假思索的回怼杨荣。
他好歹也在四川担任过知县,自然知道有钱办事和没钱办事的区别。
如果有足够的钱办事,那即便没有岗位也能创造岗位,即便日子不如以前做织工时,却也绝对不会饿死。
只要撑住,那等到太学研究出新兴产业,届时再将这群人安排进入新产业就足够。
况且大明每年新增二百余万人口,这二百余万人口每年起码要用一百万匹布。
只要坚持个几年,这些织工自然也能慢慢加入到朝廷的织造局中工作。
至于这几年间织工所遭遇的困难,这些在王回眼里都是值得的,改革与转型注定代表了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