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792节(第2页)

如果现在的局面是供不应求,那自然可以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可现在的局面是供应饱和。

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行业,毫无疑问可以给大明朝带来足够的利润。

别的不用说,单单从太学研究的结果来说,蒸汽纺织机的纺织速度是正常织机的二十倍,也就是说一台蒸汽纺织机就顶得上二十名机工的速度。

下面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变卖二十二万台织机给机工,回笼二千多万贯资金,然后推进蒸汽纺织机。

原本使用人口租借织机的模式,主要是织工拿大头,织造局拿小头。

可如果把织机贩卖出去,那织造局和机工就没有任何关系了,机工自己生产自己贩卖,而织造局则是专心推进机器织造的布匹。

在市场份额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织造局生产出来的布匹自然会让原本供应饱和的市场弄得供过于求,市场上的布匹价格就会下降。

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是原材料这块。

在生产规模扩大后,原材料产出却没有扩大,所以成本会变得更高,纺织利润就会下降,市场进入价格战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织造局可以依靠朝廷来撑过这段时间,但小门小户恐怕就得面临家破人亡的结局了。

朱高煦迟迟不推动蒸汽机进入纺织业,主要就是担心明面上和暗地里那数十近百万的机工家庭。

在没有新行业可以容纳他们的情况下,贸然更变一个已经稳定的行业,无疑会造成许多人的失业,这是朱高煦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推广蒸汽机进入纺织业,必须先给机工们创造出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才行。

下面提出的建议,完全只将目光放到了利益上,从而忽视了人的问题。

“这件事情,暂时留中搁置,等什么时候问题能解决了,再讨论这件事情。”

朱高煦没有明说,但徐硕十分清楚。

织造局若是进行改革,那日后肯定能给朝廷带来上千万贯的利润,而不是当下的四百万贯。

可这样的改革,无疑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工作问题,而大部分人将会成为无业游民,毕竟大部分机工都是居住在城中,没有属于自己的田地。

农民丢失了力夫的工作还能回家种地,机工丢失了工作,那可就只有转行了。

百万机工若是要转行,又有哪个行业能长久的容纳他们呢?

自蒸汽机发明的十余年间,太学八千多人共同努力下,也不过才将冶金、煤炭、机器、交通稍微扩大了一些就业岗位,这些行业的工人数量加起来也不过才二百余万罢了。

要是纺织改革,突然多出上百万织工,这就业问题可就大条了。

晚明一个百万槽工衣食所系就让几代皇帝不敢推动海运,更别提百万江南织工了。

这般想着,朱高煦突然觉得如坐针毡,不由得起身对亦失哈交代:“走,去太学看看。”

他一声令下,亦失哈便开始准备起前往太学的车舆。

在他走出偏殿的时候,武英殿内的殿阁大学士们纷纷起身作揖,目送他离去后才收回了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