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第752节(第2页)
如果是这样,那年利率也不过就是186罢了。
同样,如果购买朝廷原本发行的铁路国债,那只需要二十年就能收回成本,投资回报率是土地的250,简直不敢想象。
这篇文章一经发布,霎时间许多人更为后悔。
如今是洪熙五年,大明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二十二年,全国推行官学已经过去七年。
在礼部的统计中,大明的文盲率从洪武三十三年的92骤降到如今的74,也就是说,有近四分之一的大明百姓是识字的,而他们识字便自然能读懂这通篇白话的文章。
一时间,悔恨充斥着这群人的心理,不少人不断追问国债何时重新发行。
不仅是民间,就连官员们也开始上疏请求发行国债。
他们的理由冠冕堂皇,觉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外加朝廷原本修建铁路就耗费巨大,故此发行国债无疑能在短期内解决财政负担。
他们的理由是如此,但实际上他们所想的不过就是从国债中分一杯羹罢了。
毕竟朱高煦曾经说过,国债属于合法收入,而这无疑成为了官员们最佳的投资品。
最终,在天下的群情激奋中,洪熙五年罢了。
当然,这个回报率与实际的河南土地回报率实际上差不多。
不过河南是河南,其它地方是其它地方,如果真的要写回报率低的地方,那朱高煦毫无疑问可以写江南的土地回报率偏低。
况且他只算了产出,而没有算土地增值。
如果加上土地增值,那土地回报率显然会大大超出他所写的这串数字。
民间不乏奇人异士,自然有人能看出这一点,但他们没有传播自己声音的途径,所以大部分人只能接收到自己给出的声音,并被自己的舆论所引导。
三千五百万的国债只是开始,日后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戏码。
“陛下,户部尚书郭资求见。”
班值太监的话将朱高煦唤醒,他看向殿门:“宣。”
同时,他也对胡纶吩咐道:“知道了,你盯着就行,下去吧。”
“臣告退……”胡纶作揖回礼,随后起身走出殿外。
在经过殿门的时候,他与郭资四目相对,各自颔首打了招呼后便各自忙碌去了。
郭资走入殿内,而一名班值太监更换了椅子。
“陛下……”
“入座说吧。”
朱高煦依靠在龙椅扶手一侧,用依靠着的手摸了摸八字胡,漫不经心的样子给人一种他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的错觉。
“陛下,三千五百万贯国债每年利息近百万贯,臣实在不觉得朝廷需要那么多钱粮。”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却开口道:“这笔国债既然筹齐,那便是时候开始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以及滇越铁路的修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