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靖难攻略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靖难攻略 第747节(第2页)

在朱瞻壑的形容中,普通百姓就是农村的百姓,而辽东的农村百姓能穿绢布,这便足以说明实力。

当然,除了辽东百姓收入高外,更重要的还是随着江南纺织业开始规范后,各类丝绢绸缎的价格降低,能让更多百姓享受更好材质的成衣。

这还是朱高煦没把蒸汽机投入纺织业的情况下,毕竟现在大明要解决的是百姓的就业问题,在江南没有新产业前,贸然推动纺织业进入蒸汽时代,这对江南百姓无疑是一种沉重打击。

“渤海和辽东,谁的日子更舒服?”

朱瞻壑好奇起来,力士闻言也不假思索道:“自然是渤海。”

“渤海有牧场、大片耕地和各类工场,加上人口较少,各家各户与朝中文武官员沾亲带故,日子很难不舒服。”

“这东北铁路修建完工后,据闻便要着手开始修建长春至吉林的铁路了,届时有渤海水运和铁路加持,百姓的日子可想而知。”

朱瞻壑闻言颔首,随后便沉默着继续翻阅报纸。

三个时辰后,随着火车缓缓停靠站点,朱瞻壑他们也来到了如今东北铁路最北端的铁岭站。

这里来往的乘客商贾繁多,主要是贩卖比较耐储存的南方蔬菜,以及南方的红糖、白糖等商品。

走出火车站,他们换马车向北赶路。

虽然是马车,但由于渤海是最早制作水泥的地方,故此渤海许多官道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铺设水泥。

这点,朱瞻壑感受的十分清晰。

从铁岭前往韩州路上基本是夯土路的官道,但在进入长春地界后,夯土路瞬间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

马车在这样的水泥路上速度并不算慢,每个时辰也能走四十里,只是需要再抵达驿站后换马罢了。

渤海的牧场随处可见,大片湿地草场被木栅栏围起来,百姓在栅栏旁种植柳条,牧群就不敢逾越这些栅栏。

乘坐马车的时候,偶尔经过一些年纪较大的马场时,数百上千马匹奔驰的画面让人倍感澎湃。

江南的羊肉即便在两京铁路抵达凤阳境内都依旧高达每斤十五文,而在这里却只需要十二文。

不仅如此,一些培育的肉牛可以随意屠宰,价格更是便宜,每斤约十文。

哪怕就连猪肉在这里也极为便宜,与牛肉同价,仅十文。

这样的物价,莫说在江南,就连在北平都难以享受到。

“等铁路贯通,这些牛羊就可以乘车南下,供南方百姓食用了!”

朱瞻壑在马车里看着窗外的牧场,脸上笑意浓厚。

除了丝绢及糖类的价格较高,渤海境内各类商品价格似乎都十分低廉。

高人工、低物价是渤海的现状,各县各镇水泥道贯通。

明明只是都司,可情况却比那些有布政使司管理的地方还要富裕,这一切都是政策倾斜带来的成果。在渤海,牛羊肉与粮食根本不愁卖,朝廷每年都会从这里运粮前往大宁和辽东乃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