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高中(第1页)
刚进高中,遇到很多大名鼎鼎的同学,山丰心里本来没有底,霄,他爸爸是县委书记,当时年级有不少县里大官的孩子,b如县委书记、县长、公安局长等等。篮球不b足球,足球找块空地,就可以踢了,篮球场是稀缺物,学校里有块篮球场,一般都有很多人挤在那里。章霄总带大家到政府大院的篮球场。山丰其实也几乎0不到篮球的,只是跟着持球人跑,去防守他,只听到不停有人喊,「你这样是犯规。」山丰分不清什麽是犯规和不犯规,山丰只是纠缠得很紧,几乎抱住他了,或者拉住他的手了。实话而言,山丰从这些运动中获得的乐趣很少,足球稍微好一点,主要原因是没有人喊山丰犯规,山丰能够b较痛快地跑下去。
上了大学,班级里主要还是踢足球,以山丰的水准来衡量,当时班里有很多踢得很好,还有半专业的同学。山丰在大学的t力明显不如高中,同样是踢不到球,但是多了规矩,有人布置你的位置,不允许你满场追着球跑,即便这样,大约半个小时,山丰就觉得跑不动了,踢球的乐趣远不如高中了。真正让山丰感觉到一点乐趣的运动是,上研究生后,同学中开始流行的羽毛球,这是山丰唯一觉得自己与大家水平b较接近的运动,也许因为大家都是研究生了,都是一群「运动呆子」,所以山丰才稍微感觉好一点。不过还有一个原因,那时常来往的老乡,刘领,羽毛球打得极好,而且很照顾山丰,跟着他打,慢慢地知道了一些技巧,b如打吊结合,也知道了打球要往刁钻的地方去,尽量让对方不好接,而不是小学时的打法,尽量多打几个回合。这个思路的转变,山丰其实花了很长时间,到现在还不彻底,一般要打上几拍后,才想到要刁难对方,或者无意识时还是喜欢双方你来山丰往的不停歇。小学还玩过一点乒乓球,当时都是在露天的石台子上打,山丰觉得乒乓球是山丰玩过的最无趣的运动,没打上几拍,大部分时间都在到处跑着捡球,山丰的水准又差,捡球的机会一般都是山丰。
山丰在初中不喜欢化学,可是进了高中,讲授化学的老师是一位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nv老师,余红,很受同学们欢迎,山丰也喜欢上了化学,特别喜欢问她问题,她的解答非常有效,结果山丰在高一、高二阶段,化学也突飞猛进起来,也成为班里的顶尖高手。b较可惜的是,山丰不太喜欢当时的数学老师,觉得她讲得不透,山丰的数学其实没有初中学得紮实了,尽管山丰一般还是满分。英语山丰仍然不喜欢,觉得的文章幼稚,完全没有母语的深度t验和随之而来的会心和愉悦,单词记忆也很枯燥。由於高考没有听和说,山丰在整个高中期间完全没有练习过听力,也没有大声开口说过英语,完全靠着自己对北大的向往维持着英语学习的热情。政治山丰几乎有放弃的打算,山丰无法进入辩证法的那套「伪科学理论」,山丰也不打算花0懂它了。高一和高二山丰常常采用「跟随战术」,就是不愿考出很高的分数,尤其期中考试,故意总分差,在他看来,那是低手,或者说,业余写手的表现。专业作家,是能够找到工厂流水线式的模式,稳定而机械地输出文稿。
对山丰老家那些想走得远的孩子来说,北大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堂而皇之用作理由的大学。那时,如果出川读书的那所大学不是远远地好过四川大学,家长一般不放行,老师和亲戚邻居也不太赞同。山丰第一志愿填了北大,後面的所有大学全部填的四川。为什麽大家都填四川的大学,有一个客观因素,外地的大学,说实话,北大、清华算是招生名额b较多的,其他b如复旦、、南京大学等等招生人数不到北大的一半,再下去,b如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甚至广东的中山大学等等,人数更是稀少,且专业非常不全,而四川的大学,招生数量巨大,每年招生情况稳定,可预测x强,而不像外面那些大学,能否考上,有一些玄学成份。山丰觉得当时中国只有两所全国x的大学,北大和清华,科大最多算半个,北大清华在全国各省都大致均衡地招生,其他大学都是地方x大学,b如复旦,山丰高考当年50的学生来自上海,一直到山丰在复旦当老师,大约2023年,才逐步降到大约30,当年的浙江大学,还未合并,没有现在热门,现在大约60的学生来自浙江,当年b例更高,南京大学也类似,山东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更不用说了。浙大现在在各种排行榜中经常排第三,因此,有人总结了,在中国考进3最容易的地方,不是北京、上海,而是浙江,因为在浙江前5000名都有希望进浙大。中科大招生b较倾斜的省份是安徽、河南、湖北、江西。武汉的两所大学,武大、华中科大那时叫华中工学院70的名额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四省,其次四川招了不少,因此四川考生很喜欢报考武汉这两所学校。当年四川考生不愿出省,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外地上完大学后,基本都要回川,也就是最终工作地点都在四川,留在四川上大学,以後工作有更广泛的同学关系。山丰上大学之前,几乎还没有读研究生的说法,山丰老家外出读大学的,毕业後找工作,都回四川。现在没有这些因素了,估计山丰老家报考外面大学的学生多了很多。
山丰中学、大学阶段,发现家家户户的父辈都不愿意孩子走远,十分不解,现在慢慢猜测出一些道理,大概任凭这孩子如何心高气傲,觉得自己如何与众不同,在饱经世事的长辈眼里,料定几年折腾後,还不是找老婆、生孩子、过日子,回到每代人都重复的那些俗事,既然都是俗人俗事,跑那麽远g什麽。父母看孩子b孩子自己要清醒的多,孩子读了几篇课文,学了几个名人故事,就想入非非,父母早懂得「看破不说破」的道理,唯有在每个具t事情上给孩子的建议无不t现着这样的人生哲学。
四川的正式高考之前有一个预考,只有通过了预考才能参加正式高考。预考由省里出题,高考由国家出题。也许是高考组织的成本太高,高考录取的人数也很有限,四川的大多数高中生都是通不过预考的,因此预考的题目通常b高考还要难一点。以长寿县为例,最好的长寿中学估计不到一半通过预考,其他中学就很少了,有的中学据说只有一两名学生通过。山丰的预考成绩在当时非常好,又是第一名——其实与山丰前面的模拟考相b退步了不少,因此获得了北大给予的推荐录取资格,寄来的材料明确说,只要山丰在正式高考中不低於重点大学分数线,那麽就能被北大录取。而重点大学分数线当时一般在510分左右,对山丰而言,是一个不可想像的低分,北大的推荐录取资格更让山丰失去了追求高考分数的热情。最後的高考,山丰得到了570分,对山丰而言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分数,在全县排名第三,b第一名少6分,但是仍然绰绰有余进入北大,终於实现了梦想。
当时高考连考三天,每天分上下午两场。第一场考试是语文,觉得自己的作文没有写好,题目只有两个字,「习惯」,没有更多的解释。山丰很不喜欢这样的题目,这是一个太俗烂的题目,平时见到太多了,平时也写得太多了,不外乎要打破固有「习惯」,勇於创新。山丰作文,讲究真情实感和独到见解,山丰冥思苦想了至少20分钟,没有找到一点让自己兴奋、值得书写的独到见解,最後只好拿一些老生常谈,乾巴巴地凑了点字数。高考前几个星期,父亲和山丰的关系就变得紧张。山丰已经厌倦了复习,表现出涣散,父亲则认为越到最後越要抓紧。山丰一回到家,父亲就问来问去,山丰表现得不耐烦。山丰不想分散jg力,父亲觉得山丰不够认真,父亲把山丰放在桌上的东西翻来翻去,就想找茬批评他一顿。打开山丰的文具盒,发现早上出发前自己左思右想jg心安排,放得满满当当的文具显得空了一点,於是问山丰,
「怎麽文具都看管不好,你不知道文具的重要x吗?你丢三落四,考试中答题也会丢三落四。」
「哦,有两只铅笔借给同学,考试完後,忘记找他要回来。反正文具盒里还有几只,铅笔也用得不多,无所谓。」山丰轻描淡写,本来就不满父亲在文具盒里塞下太多的东西。父亲总是自诩谨慎、稳妥,山丰看来则是多余,给他不必要的麻烦,把他jg力从更重要的地方分散到这些细枝末节。
父亲听到「无所谓」,登时火大,「无所谓,辛苦十年,一时疏忽,全打水漂,能无所谓吗?你个gui儿子,视老子的话为耳边风,我那麽辛苦给你准备,你觉得无所谓?」
「你少来烦我,我自己有数。」山丰也很火大。婆婆和母亲在厨房准备午饭,赶紧跑过来劝,婆婆说,「你爸也是为你好,你不要顶嘴。」母亲拉住父亲说,「不是什麽大事,下午还有考试,忍一忍。」父亲大喊,「要不倒台,老子们好欺负?」山丰也喊,「我不是怕你,不想和你一般见识。」
山丰想起几年前大伯伯参加县里的中医医生资格考试,通过後,父亲反覆念叨,是在他的帮助下通过的,他给了那些那些资料,如何如何指导,如何如何提醒,如何如何安排,总之,每个关键点都全靠他,事情成功都是他的功劳。听得多了,山丰觉得反感,山丰也不希望,父亲将来出去吹,「山丰的高考成绩,这样那样都是我准备的,都是我的功劳。」
父亲觉得山丰没有良心,不孝顺,不知好歹。两人互不相让,越说越气,声音越来越大,父亲动手去打山丰,山丰用手挡开,母亲把山丰拉走,来到走廊,父亲抄起屋角的晾衣杆,追过来打,左邻右舍都出来了,其实山丰和父亲吵架不是一次两次了,左邻右舍早见过,这次又上来劝,隔壁的王爷爷许婆婆劝得最用力,把父亲挡住,「涂医生,孩子再不懂事,你也忍忍,今天高考第一天,孩子最重要的一天。」他们的孙nv姚华梅也是今天高考。「老子除脱他,不忠不孝的家伙。」父亲依然喊着,妈妈拉着山丰去了街上,过了一阵子,听到吵声安静了,让山丰到楼下向爷爷家,然後从家里端了一点饭菜,让山丰吃。山丰就坐在向爷爷家的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心绪难以平复,没有午睡,妈妈送来装文具的书包,再去参加下午的化学考试。化学考试果然大受影响,考出了历史最差分数。好在山丰第二天基本顺利调整过来,後续的考试影响不大。山丰还记得一件与父亲不和谐的事,由於天气太热,父亲让弟弟考试三天里,每天夜里坐在山丰的床前,给山丰摇蒲扇,直到他们认为山丰睡着,实际上,让山丰更无法入睡,虽然凉快了一些,但在别人的双目注视下,无法放松心情,平静入睡。山丰说,不需要,按平常处理最好,但父亲坚持,说这是发动全家帮助山丰的一个具t措施。
高考结束的那一个下午和晚上,山丰以为自己会很激动,但走出校园却是空有激动,没有合适的表达方式,随着同学们的大流一起走到县城街上,无所事事地逛了逛,觉得自己真不适应这样的无所事事,想像中的很好玩,实际上很无聊。那时街头流行打撞球,看了一会儿他们打撞球,好像还一起吃了一点小吃,就安安静静地回家了。平常都是学习,到了街上,全是陌生的玩法,不会也不觉得好玩,更何况,那时b较穷,没有一分零用钱,要玩也无法玩。那个暑假,大家彻底放松,相互串门相约一起玩,其实那时玩的方式很少,主要是到街上打撞球,山丰不ai打撞球,主要和大家在一起聊天,现在回想,说话投机的时候很少,无聊的时候居多,这也养成山丰喜欢独处的习惯。
暑假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有个小小的意外,北大录取山丰的专业是计算机软t,但山丰没有填报这个专业。山丰至今记得,山丰填报的第一个志愿是微电子,最後一个是化学,中间的记不清楚了,但肯定没有填报计算机软t。填报微电子的原因是当时正好看到《光明日报》关於「上海漕河泾微电子工业园区」的通栏整版报导,读完後,尽管不知道什麽是微电子,但是记住了微电子这个名字,也获得了这个行业正在欣欣向荣发展的印象。而化学专业,完全是因为在四川的招生人数最多,其他专业通常只有2~3个名额,而化学有8个名额,尽管山丰不喜欢化学,但是为了增加进入北大的几率,就将化学作为保底志愿填在最後。後来到了北大,才知道软t专业的招生分数当时是全校第二第一是生化专业,远远高於微电子,通常大学招生不会将学生从低分志愿调剂到高分志愿,山丰至今不知中间有何缘故。高考成绩中,山丰数学、物理b较出se,语文、英语、生物一般,主要是化学、政治考得不好,尤其是政治,刚刚及格,60分。大概这样的成绩更适合软t专业的要求。
微电子专业的男生与山丰住同一层,就在旁边,有次山丰遇到微电子的刘丰,胖胖的,来自成都,顺便说一句,川西的胖子真的好像b川东要多一些,就像老电影中地主的那种胖。和他说起这个事,他也不解,只是哈哈笑着说,「被我挤到软t了吧。」现在,山丰想软t可能真的更适合山丰,这次调剂也改变了山丰的学业道路。山丰刚进校,还特别痴迷於学骑自行车,对会骑车的人几乎有点小崇拜,刘丰挺ai夸耀这一点,「我的自行车倍儿顺,每周调试,我有整套工具。」「倍」是北京话,刘丰刚学会的,「每周调试」这个说法还是很震住山丰一阵子。
高考t检是人生经历的最严格、最认真的t检,几个男生一组进入t检室,衣服k子全部脱尽,在医生指导下,跳了一段类似类似广播tc的动作,然後称t重,量身高,山丰那时身高171、t重96斤。那时全民营养不足,这个t重在当时算普遍情况,进入大学後,山丰知道有同学,在身高差不多的情况下,t重只有88斤。当年高中毕业生的t重,放到30年後,大约相当於上海小学毕业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