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鸡笼子(第2页)
汉子瞅了易伟一眼,然后拆开了纸包,后头的小伙也走了过来,蹲在一旁盯着。
汉子一番查验,确认中间没有任何夹杂之物,很快重新包好,左顾右盼了一番,见没人留意这边。
他满意地笑了笑说:
“这米比普通精米还好,能换这把刀。”
话毕,将装米的纸包递给身旁的小伙子,示意让他收起来。
易伟拿起单刀,又拿了张牛皮纸,在角落找到一张包住刀刃,然后收入怀中。
汉子问道:“你还有米吗?我都可以按六毛一斤收。”
“我的确有米,不过我没有牛皮纸来包了。”易伟答道。
汉子从角落拾起几张牛皮纸,递给易伟说:
“送给你,回头有米了送来给我,不管多少我都全收。”
转而对小伙说:“虎子,教教他是怎么打包的,他包得也太难看了。”
虎子再次坐在摊位后的小板凳上,取了一张牛皮纸说道:
“你瞧我这样包,其实挺容易的。”
虎子演示了两次,易伟拿新纸模仿着操作了一遍,马上就学会了,就是略显不整齐。
虎子说:“不就是很简单嘛,多练几次就熟练了。”
“谢谢虎子哥。”易伟说。
毕竟现在才14岁,和虎子相比成熟度差很多。
易伟低声说:“虎子哥,我去一下马上回来,还有两斤大米呢。”
虎子拉着易伟的衣服说:“这儿太过显眼了,我家就在胡同第三家,你下午过来吧,我整天都在。”
虎子说完指了下不远处的一条小巷。
易伟此刻意识到自己行事不够隐秘,自我告诫着:这是65年啊,凡事要小心谨慎,一个举报就得成为被惩治的投机倒把分子。
即便现在再难,他也不想白吃那份饭,何况现在的罪犯都是必须参加劳动改造的。
易伟点点头道:“谢谢您,虎子哥。”
易伟在附近找来半块青砖坐下,靠近虎子聊着天,并不动声色打探些周边的事。
他了解到打铁的就是父子俩,都姓刘。
将近午饭时间,易伟离开摊位,向公社后的一个破旧院落走去。
这个地方毛蛋曾乞讨歇过脚,像这类可以歇脚的点毛蛋知道十多个。
此处原本是土地庙,易伟一看,三间屋子已经塌了两间,他清理出一角墙壁。
从空间内拿出两个馒头和一盘猪耳朵,这盘猪耳朵只啃了半盘就没舍得全部吃完。
接着喝了一碗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