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儒门学问(第5页)
两人加快脚步,穿过繁华的市集,来到太和城中心的议事厅。议事厅建筑恢弘,飞檐斗拱,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太和议事厅"五个金se大字,气势非凡。
门前两排身着铠甲的侍卫肃立,见到玄明与金刚,立刻行礼让道。
步入大厅,眼前豁然开朗。高大的穹顶上绘制着jg美的云龙图案,四周墙壁上挂满历代名人字画。正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圆形会议桌,桌上摆放着茶具和地图。桌边已坐满了各方代表:文人雅士、武林高手、商贾巨富、朝廷命官,各se人等济济一堂。
知府李明远端坐首位,见玄明进来,起身相迎:"玄公子,金刚大师,请入座。今日召集诸位,是爲商议边境异动之事。"
玄明与金刚分别就座,目光扫过满座宾客。玄家族长玄天岳坐在右侧首位,面se凝重;莫问道长悠然自得地摇着折扇;程先生捋着胡须,若有所思;还有几位不认识的武林人士和朝廷命官。
李知府站起身,手指地图:"诸位,北方边境连续发生异常现象。黑风寨周围百姓频繁失踪,夜间有人目睹红光冲天;西北方向,沙漠中出现大量不明生物踪迹;东北方向,原本枯si的千年古树突然复活,却结出血红果实。"
衆人议论纷纷,气氛紧张。
"更爲严重的是,"李知府声音提高,"朝廷密报,北方三省已有十六座城池陷落,城中百姓尽数失踪,无一活口!"
大厅内一片哗然,衆人脸se大变。
李知府的话音刚落,议事厅内气氛骤然紧张。光线透过彩绘玻璃窗投shej1n来,在古朴的红木地板上形成斑驳的光影。大厅四周的青铜龙凤烛台被点亮,火光映照着衆人凝重的面容。
"北方三省沦陷?"玄天岳猛地拍案而起,"爲何朝廷不早通报?太和城作爲南北交通要塞,若北方已失,我们危在旦夕!"
李知府叹息道:"消息被严密封锁,朝廷担心引起恐慌。实不相瞒,就在昨夜,太和城北三十里的青松镇,已经"
"已经怎样?"衆人屏息。
"全镇百姓一夜间消失无踪,只留下一地血迹和诡异符号。"
议事厅内一片哗然。
程先生捋须道:"古有言,安民之道,莫先於礼。当下之急,应先安抚民心,再筹备防御。"
一位身着锦袍的富商拍案道:"安抚民心?城破之日,礼义何存?应立即调集粮草,招募勇士,固守城池!"
"富商所言不无道理。"玄天岳沉声道,"然礼制不可废。乱世更需礼法约束,否则人心惶惶,内乱先起,外敌未至,自己先乱了阵脚。"
莫问轻摇折扇:"诸位何必争论?我道家云无爲而治,顺其自然,或许暗月教此番举动自有天数。"
"莫道长此言差矣!"金刚和尚双手合十,"佛説衆生平等,慈悲爲怀。暗月教残害无辜,岂能坐视不理?"
议事厅内争论不休,各执一词。玄明环视衆人,缓缓起身。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让喧嚣的大厅瞬间安静,"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今日国难当头,正是践行儒道之时。程先生言安民之道,莫先於礼,确有道理。然礼不仅是形式,更是内心的敬畏与秩序。"
他指向地图:"当务之急,一是安抚民心,二是加强防御,三是派人查探。三管齐下,方能应对危局。"
李知府点头赞许:"玄公子思虑周全。我已下令加强城防,派出斥候。今日召集诸位,正是商议如何安民与查探异动。"
"查探之事,不如交由玄公子领队。"程先生提议,"玄家世代忠良,玄公子又文武双全,实爲不二人选。"
衆人纷纷附和。玄明看向金刚,金刚微不可察地点头。
"既然诸位信任,玄明愿率队前往边境,查明真相。"
李知府转向玄明,面se凝重:"玄公子,出发前,请先随我一行。太和学院藏书楼内有些古籍,或许对此次任务有所助益。"
玄明点头应允。会议结束後,他与金刚和尚跟随李知府穿过太和学院的长廊,夕yan西斜,将三人的身影拉得老长。
"藏书楼乃太和城重地,内有三教典籍无数,更有历代先贤遗留的秘典。"李知府压低声音,"尤其是最顶层的三教合一阁,非有特殊令牌者不得入内。"
金刚和尚眼中闪过一丝异se:"三教合一阁?从未听闻太和学院有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