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新的征程(第1页)
会议室里投影幕布上的曲线图还没撤下,那是我们熬了无数个夜晚的成果。
朱总工站在前面,目光扫过我们每一张脸。
“雷霆-10的小批量生产,集团批了。”这句话的每个字都敲在人心上。
底下没人出声,连平时最坐不住的楚星河也只是挺直了背。
“但这只是开始。”朱总工按了下激光笔。
“成功是新的,新的征程!实战考验、持续改进,让国之利刃,永葆锋芒!”
“但同志们,祖国的万里海疆,也亟需这柄‘利剑’去守护。接下来的硬骨头,是怎么把咱们这空中的宝贝,变成也能守在陆地、护住海疆的坚实盾牌。”
赵工率先开口:“总工,陆基载具化和海基舰载化的技术预研,我们组已经有些初步想法。”
“说说看。”朱总工重新坐下。
“难点在环境适应性、发射平台兼容性和制导系统调整。”赵工言简意赅。
“不只是技术难点。”我接过话,面前摊着笔记本。
“以前专注空中挂载和发射,现在要面对陆地机动平台和舰船环境,所有的标准、规范、协作流程,都得重新梳理建立。这工作量不小。”
朱总工看向我:“孙琳,你们技术支援中心要尽快拿出方案,配合研发部门做好这套新体系的流程设计和标准制定。这关系到转型效率。”
“明白。”我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需要协调哪些部门,开哪些会。
“总工。”楚星河忍不住举手,年轻人眼里有光,“海基化,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跟造船的打交道了?”
朱总工脸上难得有点笑模样:“怎么,想见见大军舰了?”
楚星河不好意思地挠头:“有点。想着咱们的‘剑’要是能插在咱们自己的大船上,那得多带劲。”
梁卓如小声补充:“但海上环境比空中复杂多了,高盐、高湿、电磁环境……挑战很大。”
“怕挑战就不干这行了。”赵工哼了一声,“事在人为。”
王柏插话:“是不是得联系一下相关的兄弟单位?取取经。”
“已经在安排了。”朱总工点头,“但不能光指望别人,核心的适配工作还得靠自己。”
“我们要争气,就要把这‘攻’转‘守’的活儿干漂亮了。让这柄剑,既能出击,也能镇守。这才是真正的强大。”
他站起身,再次看向我们:“任务很重,时间不等人。还是那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每一个数据,每一道流程,都关乎最终能否形成战斗力。散会后,各组分头行动,我要尽快看到详细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我们纷纷应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孙琳,你留一下。”朱总工叫住我。
等其他人都出去了,会议室里只剩下我们俩。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
我坐下,等他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