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归零(第2页)
赵工抓头发:“所以修正模型没覆盖极端情况?赶紧调自适应算法!”
“来不及了!”我指着时钟,“离数据库自动关闭还剩四小时。重跑算法得重新申请权限。”
一直沉默的朱总工突然开口:“用我的权限开手动覆写模式。孙琳,你带人逐条核对原始数据,人工判断修正值。”
楚星河倒吸冷气:“手动?三千多条参数!四小时怎么可能……”
“那就别废话!”朱总工直接拉过椅子坐下,“我核前五百条,赵工核中间一千条,剩下的你们分。一条条过,眼睛瞪大点!”
我负责的区块涉及大量环境补偿参数,每个数字背后都是几十次试验的积累。核到第七百多条时,发现一条温度补偿系数被旧模型错误放大了三倍。
“找到一条异常!”我赶紧标红,“如果按原修正值,高温环境下导弹飞行轨迹会偏移!”
赵工凑过来看,额头冒汗:“好家伙,差点埋了个雷……继续!”
四小时后,最后一组参数核验完毕。朱总工站起来活动肩膀:“人工复核通过。现在,全员撤离实验室,启动自动修正程序。”
隔离玻璃外,指示灯由红转绿的那一刻,楚星河直接瘫在地上:“这辈子不想再看见数字了……”
朱总工却突然严肃,宣布道:“偏差源确认清除!数据复核无误!准予进入下一阶段!”
他停顿一秒,声音提高,“准备启运至空军绝密试验场!”
我低头保存最终报告,发现张涛发来消息:“安安会叫妈妈了,视频发你了。”
点开视频,女儿奶声奶气的声音回荡在背景的仪器嗡鸣里。
梁卓如凑过来看,突然说:“孙工,咱这七十二小时不眠,换她一辈子安稳,值吧?”
赵工此刻说道:“发什么呆?回去睡一觉,明天开始写试验场支援方案。”
修正程序启动后,实验室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我们五个人挤在监控室里,盯着大屏幕上的进度条缓慢爬升。朱总工突然问:“孙琳,知道为什么叫‘归零’吗?”
我愣了下,“是指把参数偏差修正到零?”
“不止。”朱总工摇头,“归零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术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不管进度到哪一步,都必须回到重新验证。咱们今天做的,就是一次技术归零。”
王柏小声嘀咕:“可我们没回到啊,只是修正了现有数据。”
“心里归零了。”赵工插话,“把侥幸心理、差不多思想全归零。以后每次校验参数,都会想起今天这四小时的手工核对。”
梁卓如突然指着屏幕:“进度97!等等……有个参数校验失败!”
我们全都扑到控制台前。失败的是陀螺仪校准参数,正是之前偏差最大的那个。
楚星河快哭出来:“怎么又卡在这儿?不是刚人工核过吗?”
朱总工沉声道:“自动校验比人工更严格。调出失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