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一次协调会(第2页)
“参数表里必须明确标注转换工具版本、公差补偿设置、坐标系基准点…特别是非线性误差的补偿参数,一个都不能少!”
他语速飞快,夹杂着一堆专业术语:基准面、特征识别算法、公差带映射…
我的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大脑飞速转动,努力把每一个陌生的词汇和概念与他强调的重点对应起来,只恨自己没多长两只耳朵。
“…听明白了没有?”他一口气说完,盯着我。
我飞快地在最后一行记下“非线性误差补偿”,抬起头。
“明白了,赵工。核心要求:转换工具版本、公差补偿设置、坐标系基准点、非线性误差补偿参数。”
“必须完整标注在参数表里。我会重点向外协方确认这几个点,确保他们理解并按要求提供。”
我把记下的关键词清晰地复述了一遍。
赵工应了一声,算是默认。
“那今天的会,你记着点有用的。要看他们反馈!下次再协调,要是还一问三不知…”他没说完,但那眼神里的意思很清楚。
我点点头,“我明白,赵工。谢谢您指教。”
会议继续进行。讨论项目节点划分、数据传输加密方式、物理介质交接流程(双人签收、登记备案)…
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跟上节奏,捕捉每一个关键信息点。
赵工时不时抛出的技术细节问题,我不懂的,就立刻在边上记下“待查”,绝不再贸然接话。
他偶尔看一眼我的记录本,眼神里的审视感似乎淡了那么点儿。
散会时,人走得差不多了。赵工整理着资料,突然问我。
“刚才我说的那几个参数,转换工具版本什么的,知道去哪查标准要求吗?”
我愣了一下,“技术支援中心共享文档库的‘外协数据规范’文件夹,有标准模板和说明文档,对吗?”
他嗯了一声,把最后一份文件塞进包里。“那地方,没事多翻翻。”说完,拎起包大步走了。
会议室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看着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还有大片标着“待查”的空白,长长叹了口气。
我拿起笔,在“待查”列表的第一行,用力写下“c3p
vs
step差异详解”。
又在旁边加了个括号:(查共享库文档、请教陈主任)。
第一次协调会,感觉像打了一场硬仗。
回到工位,我立刻打开内部系统。搜索框输入“外协数据规范”,弹出十几个pdf。
我点开最顶上的《step
ap214转换标准》,都是“实体实例”“边界表示法”……
鼠标滚轮往下滑,突然跳出加粗标题:非线性误差补偿参数设置。
“就是这个!”我抓起笔抄录条款。
身后传来脚步声,陈主任走到了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