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外协危机(第3页)
“算。”我说道,“但我们要的从来不是省时间,是要万无一失。”
车子刚驶上环城路,楚星河就接到赵工电话。他开了免提,赵工的声音在车厢里回荡:“星河,把电话给孙工。”
“赵工,你说。”
“我刚重新核算了电路补偿方案。”电话那头传来纸张翻动的声音。
“备选厂的电源模块输出特性曲线更陡峭,需要在反馈回路增加一个阻尼环节。具体参数我发你邮箱了,到厂后立刻让他们按新图纸打样。”
“明白。样品出来后需要做哪些测试?”
“先做常温满载老化,再测低温启动特性。重点观察在零下四十度环境下,输出电压的纹波系数是否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
楚星河边记录边问:“赵工,如果纹波超标怎么办?”
“那就调整补偿电路的截止频率。但记住,改动范围不能超过正负百分之五,否则会影响系统稳定性。”
通话结束后,楚星河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孙工,时间这么紧,还要反复调试……”
“军工产品就是这样。”我目视前方。“每一个参数都要经过千百次验证。”
到达备选厂时已是中午。厂长带着技术骨干等在门口,脸上写满紧张。
“孙工,听说长江电源出事了?”厂长搓着手问。
“先看生产线。”我径直走向车间,“把你们最近三个月出厂检测记录调出来。”
在巡检车间时,我发现一个细节:他们的老化测试台架还是老式的手动记录仪。
“为什么不用自动采集系统?”
技术科长解释:“自动系统去年故障后就没修,手动记录更可靠……”
“立即修复自动系统。”我打断他,“手动记录的主观误差太大。楚工,你协助他们今天内完成调试。”
下午三点,第一轮样品出炉。测试数据显示纹波系数超标一倍。技术科长急得满头大汗:“我们一直是这个工艺……”
“问题可能出在这里。”楚星河指着老化测试台的温度传感器,“你们的校准周期超期两个月了。”
重新校准后,第二批样品的数据明显改善,但仍在临界值徘徊。
赵工通过视频会议远程指导:“把反馈电阻的阻值增加百分之三。”
深夜,第三批样品终于达标。楚星河捧着热乎乎的测试报告,手都在抖:“孙工,纹波系数千分之二点八,全部合格!”
我拨通赵工电话:“样品通过测试,可以按我们的参数试产。”
电话那头传来长舒一口气的声音:“好……好……我这就安排整机联调。”
危机从来不是绊脚石,而是试金石。经此一役,我们的供应链将更加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