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无声的重量(第2页)
命令般的语气,清晰而强硬。
所有的紧张在这一刻奇异地沉淀下来。我知道该做什么。
王总、陈主任的叮嘱,都指向这一刻。
“明白。”我开口,“一切从2017年9月15号开始说起。”
我剥离所有情绪,口吻有如汇报一份异常清晰的技术报告。
“当天下午3点27分,我在例行巡检内部项目管理系统数据库日志时,发现一个非标准时间戳的数据包标记,指向服务器集群中的一个非活跃分区。”
“该分区在系统记录中显示为‘西翼旧机房备份(2015年归档)’,但实际物理位置已于2016年废弃。”
“该标记出现的时间,与系统常规维护窗口不符,且无任何关联操作记录。”
张薇的手指在平板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系统地图和日志模板,对照着我的话,眼神锐利如鹰。
“继续。具体时间点,操作节点。”
“期间无关联用户登录或操作记录。系统防火墙未报告异常入侵。”
“很好。然后?”
“我将此异常标记为优先级2潜在风险,写入《日常巡检异常报告(第20170915号)》,于当天下午17点05分提交直属上级陈国强主任。”
“陈主任的反馈是?”
“陈主任指示:保持观察,记录任何后续异常。同时,他要求我追溯与该废弃分区相关的所有历史操作记录和物理访问记录。”
张薇点头,示意我继续。
“接下来是物理访问调查。我查阅了保卫科存档的钥匙领用登记簿,重点排查2015年至2017年间,涉及西翼旧机房的记录。”
那些触目惊心的记录浮现在我眼前,“在2016年3月12日的记录中,发现一条异常。”
“领用人署名‘王振华’,职务栏填写‘例行安全巡查’。但核对人事档案及当时排班表,此人‘王振华’为临时工性质,且并无‘例行设备巡查’权限的领用理由。”
“这个‘王振华’,你有线索吗?”张薇追问。
“没有直接线索。但在后续交叉比对其他年份记录时,发现类似签名和理由的临时性钥匙领用记录,共涉及四个不同日期,时间均在非正常工作时间,且领用人信息均无法核实。我已将可疑记录复印件编号为a1至a4,提交陈主任。”
“好的,下面你讲一下你上报过的王海。”张薇的问题精准地切回核心。
“2016年9月底,我收到大学同学王海的微信好友申请。我们毕业后,从未联系。他自称在南方做‘进出口设备贸易’,说刚好到江城出差,想叙旧。”
“见面情况?”
“第一次见面在2015年9月30日晚,市中心‘江城春天’餐厅。他询问我的工作情况,语气很随意。”
“但当我提到工作涉密,不便多聊时,他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追问‘是不是像网上说的那种高精尖单位’、‘待遇是不是特别保密所以特别好’”
“并暗示他有‘门路’能帮我介绍‘轻松又赚钱’的外企工作,甚至说可以‘合作’,提供一些‘不敏感’的行业动态信息,回报丰厚。”
“我当即拒绝,并明确告知其行为已接近刺探国家秘密。他立刻改口,说开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