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心理博弈(第2页)
我得把“看到”的信息源自然带出来。
【哟,你也关注这个?对,是有朋友去听了,说你们北峰现在势头很猛啊,配套需求很大。】
他立刻接上,【这不,上回跟你提过一嘴,我们这边真有几个不错的项目,想找机会跟你们这样的头部单位合作试试水。一直等你消息呢!】
这个“朋友”恐怕是情报触角。他主动又把“合作”提出来了,顺杆爬得真快。
我斟酌着词句,不能太快松口,得表现出纪律约束下的为难:
【唉,你是知道的,我们单位性质特殊,合作渠道卡得很死。我一个小技术支援,牵线搭桥这种事……有心无力啊。】
把“技术支援”的身份点出来,暗示我的接触面有限。
【哈哈,理解理解!国企嘛,流程复杂。】
他话锋一转,透着些试探,【不过,事在人为嘛。你们技术支援中心,天天跟项目流程、供应商资质打交道,消息最灵通了。哪家厂子靠不靠谱,有什么新需求,你们门儿清啊!】
他在试探我能接触的信息边界!直接点明了“项目流程”、“供应商资质”。
这是陈主任的叮嘱响在我耳边回荡着:“他擅长捕捉破绽。任何一点不自然,都可能暴露。”
稳住。我故意没立刻回复,晾了他十几秒,才打字:
【消息灵通谈不上,就是按规矩办事。有些敏感信息,别说牵线,多看一眼都不行。】
我在强调纪律,同时暗示手上有“敏感信息”。
【那是那是,安全里特定的“观点”。他现在一定如获至宝地去分析了。
而周六那顿“纯叙旧”的饭,才是真正的战场。
一张看不见的网,已经悄然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