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不如提早搞起来(第2页)
“大茂。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就是想办法扩大产能、提高加工效率、成品纯度。离心机的数量必须要增加,按照我们的计算,光是满足咱们现在的需求,现有的数量得增加一倍以上。但咱们肯定不能只满足于现状,今后咱们对于材料的的需求是要成几何数级增长的。
我知道现在这些离心机,都是你们装备处想方设法从国外给咱们弄来的。我现在提出要求,你么想办法再弄来这些应该也没问题,就是时间早晚的事。但总是受制于人他不是个事呀!所以,这东西,还得咱们自己造。”
“老师,您说的对。买是买不来现代化的。”,许大茂非常认同郭教授的说法。
“说的好!买是买不来现代化!”,郭教授兴奋的说。徐大妈哦这才意识到,这句话也是后世的经典名言之一。
“所以,我们基地在维护离心机的时候,就对部分机件进行了拆解、测绘,想逆向绘制出图纸。但是,核心部件,我们不敢拆呀!咱们的师傅怕拆了装不回去,或者装回去以后使用效果达不到原来的水平。你知道,这些都是宝贝,要是弄不好,这责任就大了。”
“拆!放心大胆拆!老师,您放心。离心机我这就安排采购,保证最多两个月内弄回来足够现在用的,还要有富裕。您说的对,咱们还是要把制造工艺掌握清楚了。
在您面前我必须说实话,境外采买这事,现在确实是越来越难了。尤其是这些都是禁运的东西。现在咱们必须要尽快把能弄回来的东西都掌握了。以后还是要依靠咱们自己造。”,许大茂坚决的说道。
“好!大茂,你能这样想最好。说实话,这些日子。我在咱们这些基地里,也听到了一些声音。夸你们装备处可谓是神通广大,这么多高精尖的东西都给咱们搞回来了。以后想要什么,直接跟你们说就行。
这些话,说起来是对你们的夸奖。但这种全靠你们去买的思想,当真不合适,我所以,我建议你们装备处,也要跟上级建议建议,境外采购尽量办,今后还是要重点发展咱们自己的制造能力。
尤其是在咱们西北、内陆地区。现在咱们这么多重点、保密项目都安排在了这边。生产基地在这边了,可是相关的配套工业基础这边基本没有。需要些什么,都得由你们装备处协调,从东边运过来。运输路途远不说,遇到些着急点的问题,协调起来太不方便,解决起来也耽误事。”
三线!许大茂脑海里顿时闪现出这个闪亮的名词。后
世的三线建设,是64年以教员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针对当时的严峻国际形势,为加强战备、建设内地工业基地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历时三个五年计划,其投入资金之巨、参与人员之多、覆盖地域之广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仅64年下半年到65年,在西南、西北三线部署的新建和扩建、续建的大中型项目就达300多项,由一线迁入三线的第一批工厂就有49个。西部地区成了当时国家建设的重心,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奔赴这里,一批又一批现代化工业基地应运而生,大大推进了西部地区的各项建设,为西部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年搞三线,就是因为周边和国际环境日益复杂严峻,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中印边境冲突不断、国民党反动派窜犯沿海、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等,使得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严峻的考验。
现在的形势虽然还没发展到哪一步,咱们这时候的实力比起后世也强了不少。至少,由于许大茂跟统子的努力,今年开始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粮荒就缓解了不少。并且,相信后两年的情况也必定比后世强上不少。
但是,总体的形势还是没有太大的变化。
所以,三线上马是早晚的事。既然迟早要搞,那不如现在就提早5年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