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看病(第1页)
这些老娘们一口一个秦凤茹是她们62号大院的李秀芝,言语中充满了为秦凤茹自豪的意味。
王建设回应这些娘们问话的同时,也快步朝着中院走去。
太受居民欢迎,有时候也是坏事,偷悄悄进村完全做不到。
周博文满怀疑惑的询问着王建设。
“李秀芝是谁?”
从他进入南锣鼓巷街道,听到最多的名字,就是李秀芝如何,李秀芝怎样,还有人让自家孩子跟李秀芝学习,说什么成为还未完,请后面精彩内容!
有人朝着周博文打了招呼。
占便宜的心思占据了上风,听说周博文是个医术不错的医生,一位前脚与王建设吐槽完家里矛盾的大妈,后脚凑到了周博文的跟前,很小心的跟周博文套着近乎。
“我叫周博文。”
这话看似在回答大妈,其实是说给屋内的秦凤茹娘俩听得。
名字是真名字,人也是真人。
只有真实到极致,才能让对方无处下手。
要配合王建设一心为民的主任人设。
“周同志你好,我最近头疼,晚上睡不着觉。”
“把舌头伸出来看看。”
“你这是上了火,买点黄莲,泡点黄莲水喝。”
“周大夫,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算盖着被子,还是觉得冻得不行。”
“我给你号号脉。”
中院变成了义诊的现场,前后两院的大妈们也都围了过来,还有人将家里的大桌子搬了出来。
看着这张桌子,王建设一度想到了电视剧中全院大会的场景。
“院长,你真要把那个狗屁易中海弄到咱孤老院?”
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向五十多岁的周博文进行着求证。
他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愤怒。
孤老院的其他职工,也都把目光汇集在了周博文的身上。
街道办的刘慧娟来找周博文,这事情大家伙都知道,一度以为周博文向街道办化了缘,想着弄来物资,要怎么怎么分配。
小年轻的话,犹如一柄锋利的刀子,划开了众人的浮想联翩。
作为孤老院的职工,有可能不知道孤老院的院长叫周博文,但却知道南锣鼓巷人杰地灵四合院的住户易中海。
一句话,易中海的名声臭了大街,苍蝇都嫌弃的那种货色。
这种遗臭万年的东西,往日里躲都躲不及,周博文却非要上赶着挨。
停下手里或洗漱或收拾的活,用直视的目光表达着他们对于易中海来孤老院静养的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