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圜(第1页)
恍惚过了一月,已入深冬。
整座京城,尽是红衰翠减,惨绿愁红。
然冬月十五,承影湖上画舫灯火璀璨,玉盏流光,百官环坐,丝竹盈耳。
与宫墙外截然不同,紫微宫内一片煊赫景明之象。
忽听丝竹骤停,皇帝漫声道:“今年冬天还未落半片雪,倒是稀奇。
”右首的郑仪闻言躬身道:“陛下圣德昭昭,连严寒都为之敛锋。
”皇帝嘴角还未来得及上扬,便听郑仪下首的户部侍郎张意初冷言道:“照郑大人这说法,年初滁州洪灾,莫非也是陛下仁德感动上苍,要以千里浊浪彰显圣威?”此话惊得满座皆倒吸一口冷气,他身侧官员往旁挪了挪身子,生怕与他有所沾染。
杨柯随乐白郡主一同列坐于画舫右席,她正暗自出神,此刻视线倒是被张意初的话吸引过去。
在这风声鹤唳的关口,此人胆敢出言不逊,杨柯不禁对他升起一丝敬佩。
月前那场朝变后,老臣们的席位早已换上青衫白面的新面孔,不过有几个她倒是认得,之前在紫英阁见到的督粮官苏明义也来了宴席。
只听苏明义笑着道:“张大人为人爽快,难怪能将滁州流民户籍的乱麻理得一清二楚。
”他视线转向皇帝,“陛下得此能臣,连老天爷都要顺着圣意收了风雪。
”皇帝脸色稍缓,指尖轻叩扶手:“苏卿这话说得在理。
张卿虽言语犀利,但也贵在敢言。
滁州灾后诸事,多亏他处置得力。
”杨柯对这些虚言套话顿时没了兴趣,欲要将视线收回,却还是忍不住绕向那抹白衣。
伯喻端然坐于案前,一身雪色官服,尘埃不染。
但杨柯旋即发现,他隐于案下的右手裹着暗灰绸带,绸带底下隐约透出斑驳血痕。
杨柯眉间一紧,他何时受的伤?难道赛罕再度设袭?她心中忧思方一升起,但很快便被苦涩压制下去——自己与他如今有何干系?宫灯的光透过垂帘打了进来,杨柯看见自己的影子很听话地朝他伸去,却在触及他衣摆前,被烛火搅成破碎的灰影。
原来他们已经遥远到连影子都靠近不了了。
混混沌沌间,已经过了一个时辰。
宴席快要结束,众人逐渐散去,只剩下零星几人还留在席上。
“姑娘,少喝些吧。
”一旁的青桃见杨柯一个劲儿地往嘴里灌酒,忍不住开口相劝。
“没事,我口渴。
”杨柯手里的酒杯已然见底。
此刻,她只想多饮一些酒,让沉重的思绪飘飞,这样便能叫风吹走。
“可你已经喝了六壶了。
”青桃为难道,“再向宫伶要,就不像话了。
”杨柯忽然被呛住,将酒杯掷于案几上,薄怒道:“怎么了,如今我想多喝些酒,也成了碍事的?”坐于一旁的章可馨看着她们,仅仅五尺之隔的距离,方才的对话她也听了个完全。
她半惊异半嘲弄道:“杨柯,这酒虽是突厥进贡的佳品,但终归是烈酒,再怎么香也禁不住这样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