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节(第4页)
”“真到了国家和百姓危难之际,也指望不上你。
”“你比起你的父亲,那可差远了。
”“朕听说,你的先祖是宋朝名臣陈康伯。
以后也别跟人提这事儿,陈康伯也觉得丢人。
”朱翊钧一顿输出,丝毫不给陈有年辩驳的机会,最后把他的那封请辞的奏疏丢到他的跟前:“回去好好想想,你若坚持有病,非得回家休息,朕也不拦你。
往后,你若改变主意,可就回不来了。
”“若是想通了,还有匡扶社稷,经世安民的抱负,朕饶了你这次,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回到吏部,照常办差。
”“别动不动就说请辞,朕不喜欢被人威胁。
”下来之后,朱翊钧就告诉张居正:“先生,我觉得考成法还应该加上一条。
请辞的官员,若要再为官,须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张居正一愣,这就……张居正一愣,这就玩得有点大了,历朝历代也没有这样的规矩。
科举考试是当官的唯一门槛,一旦考过,就可以当官。
今后无论是丁忧、辞官还是罢官,只要皇帝和朝廷重新启用,就可以立刻当官。
这也算是给读书人的一点保障,一旦更高,朝廷还不知道要闹得如何天翻地覆。
朱翊钧看出了张居正的犹豫:“张先生觉得不合适?”张居正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说道:“只怕这样,诸司臣工,地方官吏辞官离去的更多。
”朱翊钧仔细思索片刻,点点头:“先生说得是,毕竟要考虑到不同的情况,须得更加完备一些。
”“若是触犯律法,削籍罢官,那自然是不能再回来了。
”“若是主动请辞,那就得考虑清楚,想要再做官,就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
这样,对其他人才公平。
”“若是丁忧……”朱翊钧皱起眉头,“新科进士都要分配到各衙门观政,通过考核才能上任。
”“丁忧毕竟要三年,起复之后培训三个月吧。
”张居正没说话,一旁的吕调阳听得目瞪口呆:“陛下,丁忧乃是为为父母守制,这恐怕有些不近人情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