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节(第1页)
陈炬在书架上翻找一通,抽出一本《贾子新书》,朱翊钧皱眉:“贾谊?《过秦论》?”陈炬翻到一篇文章,放在他的面前:“这个。
”朱翊钧低头一看,不是《过秦论》,是贾谊的《治安策》,又称《陈政事疏》。
看过之后,朱翊钧才恍然大悟,张居正的《论时政疏》,应该是模仿贾谊这篇《陈政事疏》所写。
,能看到这些问题,也不奇怪呀。
”“殿下说得是!”张居正合上奏折,笑道,“我那时初入官场,还是太年轻,看问题也不够全面。
如今,在《论时政疏》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见解。
”“嗯?”朱翊钧来了兴趣,“是什么?”张居正却不答,只笑着说:“写好了再给殿下看。
”朱翊钧仰起头,朝他伸出手:“那说好了,等你写好,,富庶之地总是伴随着严重的官吏贪腐,豪强大户兼并土地,这个海瑞向来正直清廉,再适合不过。
”张居正不置可否:“他才去了没几个月,辖区内已经有多名官吏请辞。
”“哈哈哈哈哈哈哈~”朱翊钧乐不可支,听起来这就是让海瑞出任应天巡抚的目的。
张居正看着他,脸上浮现出个宠溺又无奈的笑。
“额……”朱翊钧忽然意识到了什么,“松江,松江府?”张居正仍是笑着:“对,松江府。
”“松江府华亭,那不是徐阁老的家乡吗?”“正是。
”朱翊钧又道:“高阁老现在兼任吏部尚书,负责官吏任免。
”“没错。
”“哎呀!”朱翊钧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满是震惊,“那徐阁老赋闲在家的日子可不好过咯。
”张居正看着他,露出赞许的眼神。
不是因为徐阶要倒霉了,而是朱翊钧仅仅通过一次人事任用,就敏锐的察觉到了高拱要清算徐阶的意图。
没过几日,内阁又有了新的变化——隆庆的另一位老师殷士儋,终于也成为了内阁辅臣之一。
隆庆即位这几年,老师高拱和陈以勤都先后进入内阁,只有殷士儋,还在一年四季给隆庆进讲,因为一直与高拱关系紧张,始终没能再进一步。
两年多来,他在礼部和翰林院反复调任好几次,多次向隆庆提出致仕。
隆庆知道,殷先生不是真的想要致仕,而是以这种方式达成入阁的心愿。
殷士儋毕竟是他的潜邸讲官,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也没犯过什么错,没道理其他两人都是内阁大臣,却单单把他晾着。
八月,隆庆钦点,礼部尚书殷士儋升任文渊阁大学士。
张居正建议隆庆习射于内教场,可隆庆那瘦削的小身板,沉迷声色日久,愈发虚弱。
心血来潮在宫里骑个马还险些出事,让他练习骑射,比要他的命还困难,只能是做做样子,让大臣们看到皇上整顿军纪的态度和决心。
他自己只是象征性的练一练,却督促锦衣卫和太监勤加练习,毕竟,他们也是守卫皇城重要的一环。
为此,他还专门挑了个日子,在玄武门举行较射,宫中锦衣卫、太监都要参加,按照要求射中者皆有赏赐。
朱翊钧到坤宁宫用膳,与皇后说起此事,还一本正经的算了算日子,那天他要上课,恰巧较射这一日,朱翊……较射这一日,朱翊钧一早来到坤宁宫,带上弟弟妹妹去凑热闹。
大明的太监,那也都不是一般的太监,有从小在内书堂读书,将来给皇帝批红的司礼监太监,也有从小习武练骑射,将来到各地方军队点兵的御马监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