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第3页)
他提起朱笔就准备批,朱翊钧惊讶的看着他:“父皇你要写什么?”“知道了。
”“不不,”朱翊钧赶紧拦下他,“再想想。
”隆庆问他:“想什么?”朱翊钧指着那封奏折上“市舶司”三个字。
又重复了一遍:“再想想。
”隆庆说道:“禁海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制,你皇爷爷都不曾开海,咱们就不考虑了吧。
”世宗非但没有开海,反而因为沿海倭寇之患,禁海政策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严格。
朱翊钧虽然对皇爷爷感情深厚,但并不代表他认为皇爷爷的所有决策都是正确的,并且都应该保持下去。
他从小就喜欢听抗倭的故事,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对这些人在东南抗倭的事迹如数家珍。
他记得那个叫王直的大倭寇头目,那人一直以来的心愿就是让朝廷与日本通贡互市,能让他合法的做生意。
胡宗宪和徐渭也正是以此,将他诱骗上岸。
他曾经问过胡宗宪,如果当时朝廷答应王直开海的条件,会怎么样。
胡宗宪犹豫了很久才说:“那倭患可解。
”禁海是为了抵御倭寇,但胡宗宪却说,开海,倭患可解。
朱翊钧对这个问题一知半解,但又隐隐约约明白了什么。
冯保曾经对他说过,在倭寇组织中,有着相当规模的明人,日本人脑子不好使,只会在前面埋头猛冲。
倭寇的两大头目,王直和徐海,他们的手下或是合作伙伴:毛海峰、徐铨、陈东、麻叶……倭寇的中高层管理者全是明朝的人,这说明了什么,难道当倭寇更有前途?没有人生来就想当强盗,整天过着刀尖舔血,提心吊胆的生活。
谁不想生在富庶之家,衣食无忧的过日子。
隆庆放下笔,又道:“那就发往内阁吧。
”“不要!”直觉告诉朱翊钧,发往内阁也是一个结果。
他漂亮的大眼睛转了转,说道,“父皇,不如把内阁几位辅臣叫来议事吧。
”以前世宗不上朝,有什么事,都是把内阁或者相关大臣叫来跟前说话。
隆庆却很少这么做,以前高拱还在的时候,倒是经常来给他分忧,现在高拱走了,徐阶一个人说了算,隆庆很少与他见面,只偶尔把陈以勤叫来跟前。
张居正倒是出入乾清宫最勤快那个,不过,他只是每日来给朱翊钧上课。
隆庆没吱声,又认真把那封奏疏再从头看了一遍,里面所说的开海,为朝廷和福建以及沿海百姓带来的好处十分让人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