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承平(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二年正月,气节上已算是初春时节,但关中各地依然笼罩在冰天雪地之中,大地仿佛仍在沉睡还处在隆冬季节。
在这样的天气中,华清宫那如春暖气就显得十分稀罕了。
特别是长春殿后面的露天温泉“星辰汤”,那一边看雪花飞舞一边泡在温暖的泉水中的感受意境,如同仙宫。
挂着积雪的树木近看死气沉沉,但远远望去,隐隐地却有一些绿意,在严寒中春天的气息依然悄无声息地透露了出来。
太平公主花了几十亿钱重建的这座宫殿,她是非常喜欢在这里过冬避寒的。
与冬天干冷的长安比起来,温暖湿润的华清宫让她觉得肌肤受到了天地灵气的滋养。
但夏天她却不喜欢潮湿的环境,甚至前唐的其他帝王也不喜欢。
最初皇宫是长安正北的太极宫,但那里地势低洼夏季积水,唐高祖还会犯风湿病,所以才在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修建的大明宫。
同在华清宫避寒养身的还有她的亲家孙氏以及儿媳李妍儿。
李妍儿是号称有了生孕,无奈之下到这里来的,其实她什么也没有;而孙氏才是真正怀孕了,现在肚子已经很明显。
母女俩常常到长春殿请安,太平公主面对孙氏那个肚子,三人都有些尴尬,因为肚子里面怀的是太平公主长子的骨肉,辈分都乱了。
但太平公主什么事没见过,有时候在常人看来天大的事,她也能安之若素;孙氏也决口不提那事,礼节什么的一点不荒疏,她看上去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照样是个把持得住的人,虽然心里一直处在礼义廉耻的矛盾中。
这天从长安来了俩人:一个是宦官鱼立本,他虽然身为内给事常在皇帝身边走动,也和薛崇训的关系不错,但鱼立本从一开始就是太平公主的心腹,哪怕是宦官也不能忘本,根基在哪鱼立本是有分寸的,所以和太平公主见面不说是明目张胆也没什么需要偷偷摸摸的;另外一个是礼部侍郎刘汉文,此人是普通的南衙大臣,也就是政事堂宰相那边的人,不过他的血脉却是非同小可,有族谱表明是根正苗红的汉朝皇室后裔,他们家的辈分字牌中就有八个字“国永朝正世守汉宗”,刘汉文正属汉字辈。
不过大汉帝国已经隔了几朝几代了,现在谁还想着去恢复汉室,不是个笑话么?
所以无论是唐朝还是晋朝,刘家该当官照样混得风生水起,没人当回事。
鱼立本和刘侍郎一同进了华清宫,在长春殿见到当值的女官,就让她进去通报。
女官说太后正在静养,鱼立本便道:“太后知道今天杂家要来觐见,你只管去通报便是。”
过得一会儿那女官果然回来对鱼立本说:“太后在后殿,让你们进去叙话。”
鱼立本听罢就和刘侍郎一块儿规规矩矩地进去了,刘侍郎在官场几十年历经两个王朝凭资历混到中央六部的侍郎职位,可他还真是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鱼立本见到远处挂着帘子,就地跪倒请安,刘侍郎也急忙伏倒在地,心里一紧张脱口便呼:“微臣礼部侍郎刘汉文叩见,太后万寿无疆!”
玉清听到鱼立本之外有一个男人的声音,不由得眉头一皱,低声说道:“这种俗物也进来了。”
太平公主眼睛都不睁,缓缓说道:“听说河北道采访使杨思道上了奏章,你们跑过来是说这事儿的?”
鱼立本忙道:“太后运筹帷幄,不出宫门半步尽知天下之事!奴婢等正是为了禀报杨思道的奏章,刘侍郎是中书令授意而来。”
他说罢等了好一会儿没听见声音,就向旁边的刘汉文递了个眼色,刘汉文还伏在地上,忙看着地面说道:“禀太后,杨思道奏言非空穴来风、更不是危言耸听,附件有一份乱党滑州人崔启高党羽的画押供状,另有一份自营州柳城的细奏公文,有凭有据。可以断定崔启高乱党将会借机作乱,萧相已急令河北河南各地全力缉拿乱党。但政事堂诸相公以为,当前情势的根本在于舆情,征丁激起民愤。而此时河北等地军备不足以内外应付,为了稳定大局暂停征丁和建造大工事势在必行。”
太平公主仍然没开口,远处的帘子一点动静和声音都没有,太平公主自始就说了一句话,大约是表示自己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