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科技大陆:帮助龙国文明跃迁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4章 即将迎来蓝星的科技能源时代(第2页)

有人手中的笔都不自觉地滑落,面露惊讶之色,毕竟这听起来实在太过大胆,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攻克可控核聚变这样的世纪难题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更多的人,在短暂的震惊后,从李宏坚定的眼神中看到了希望,

那是一种对科研的执着与自信,让他们不由自主地选择相信李宏的判断,相信在这看似不可能的时间期限内,真的能创造出奇迹。

其实,李宏并非托大。

苏睿所给的资料详细且全面,不仅涵盖了核心的技术原理,

还对实验步骤、参数设置等关键环节做了清晰阐述。

对于这些顶尖的科学家们而言,按照资料按部就班地开展研究,一个月的时间看似紧张,实则足够。

随后的日子里,“星途科技”公司的实验室灯火通明。

李宏带领着团队成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发工作中。

在调试高精度的粒子对撞机时,他们运用先进的超导加速技术,

将粒子的加速能量精准地控制在12tev(太电子伏特),这一能量级别能够让氢同位素离子以极高的速度碰撞,为核聚变反应创造条件。

负责能量监测仪的科学家时刻紧盯屏幕,上面显示着装置内部的实时能量数据。

当等离子体温度达到15亿摄氏度时,能量输出开始出现波动,

在短时间内,输出功率从预期的50兆瓦下降至42兆瓦,波动幅度达到了16。

根据理论计算,此时的能量约束时间应维持在08秒左右,可实际监测数据显示仅为065秒,这表明能量损失较预期更快。

“能量输出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较大波动,且能量约束时间低于预期,需要微调一下输入功率。”

负责监测的科学家迅速对着对讲机说道。

负责功率调节的同事立刻依据反馈数据,精确转动控制台上的旋钮,

将输入功率从原本的30兆瓦提升至32兆瓦,密切观察各项数据的变化,

确保调整的精准性。经过一番精细操作,能量输出逐渐稳定,

恢复到48兆瓦左右,能量约束时间也回升至075秒,基本满足了现阶段的实验需求。

在实验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材料耐受性不足的棘手问题。

当装置内部的磁场强度达到8特斯拉时,用于约束等离子体的特殊合金材料出现了轻微的形变迹象。

团队成员们迅速围拢过来,李宏教授眉头紧锁,仔细查看各项数据。

经过分析,他们发现材料的形变是由于长时间处于高温、强磁场环境下,内部晶体结构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