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黑夜书(凯文日记)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小熊,北京GAY,笑哥(第4页)

我们总是要自己给自己一个答案,一个关于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的答案。这个答案,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认真书写,毫不停歇。可能我们每个人的答案是天南地北,五花八门的,但对幸福的追求是我们不变的信念。得到每个人回答的最大公约数,团结汇聚绝大多数人的诚挚和善意,我们这个国家就可以向着美好和光明进发。牢牢秉持住我们共同达成的对幸福的一种普遍理解,然后踔厉进取,积极工作,我们就能和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同向同行,并肩前进。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越发真实的靠近我们想要的那种生活,然后发现,生活本身其实是美好的,只有有时我们相互错过。

我们终归是要走向强盛的,因为我们本来辉煌,我们本来伟大。

2022年10月24日

创建时间:202210246:36

标签:韩寒和郭敬明

韩寒,郭敬明的我都读过。《三重门》大概是我读大学的时候看的,觉得韩寒的文笔比较潇洒,写作风格自由,比较轻松,行文流畅。郭敬明的是我读完大学,刚上班的时候看的。那时,甫到一个新单位,中午吃完自带的午饭,我就会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镇去逛。小镇不大,街上有一家租书店,我在那里租一些看,其中就有郭敬明的书。郭敬明的相对韩寒的更显朦胧,像一个青春呓语的少年,读他的书好像回到青涩的成长时期。

韩寒和郭敬明年纪相仿,一个相对严谨,一个相对浪漫;一个自由,一个梦幻;一个比较理性,一个比较懵懂。韩寒似乎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而郭敬明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是模模糊糊,迷迷茫茫的。他们两个很有意思,像各自走不同路线的两个同伴,渐行渐远却又彼此照应,相互映衬。韩寒和郭敬明都没有读大学。据说曾经有大学愿意特招韩寒,但韩寒不愿意去,他自由洒脱的性格似乎不愿受到任何拘束。而郭敬明似乎对大学也并不向往,在这一点上两个人是相似的。他们都是年少成名,往后的道路也有点趋同。韩寒做起自由撰稿人,当上职业赛车手,写歌曲,拍电影;郭敬明也从小城移居大上海,同样拍了电影,据说还成立了公司,当上了导演。这些都说明他们的自由,和传统文人的书斋茶寮,清苦一生相比,韩寒和郭敬明都是积极入世的。他们成了时代前沿的弄潮儿,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成为年轻一代的偶像级人物。

成都有个阿姨宣称《三重门》是她写的,据说还请来记者。这个有点趣味,不要说《三重门》是男性化视角的一本书,就是的时间背景,地点背景也对不上。韩寒还专门为此做出回应,这算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吧。韩寒后来当上赛车手,这个让人有点惊讶,毕竟一个作家去进行这么激烈的运动,似乎有些超越想象。但韩寒就是这么一个崇尚自由,极个性化的人。郭敬明也没闲着,连续拍了《小时代》系列电影,观影人次众多,反响热烈。郭敬明是成功的,至少比很多他的同龄人更加卓越,他把握住机遇,登上时代的王座。

韩寒写了一首歌,叫《平凡之路》,其中写到: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把这首歌送给郭敬明和韩寒,祝愿他们选择平凡,走向辉煌。

2022年10月25日

创建时间:202210256:07

标签:第一份工作

大学毕业那年,我参加单位的招聘考试,最终经过笔试和面试,以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成绩第一的成绩被我所报考的那个职位录取。面试的主考官是单位的三个领导,其中就有书记。书记年级不大,人很和蔼。面试那天,我换上得体的衣服,精神焕发,我记得那天我发挥的很好。很久以后,书记还笑着对我说:”kev,那天你讲得很好啊。”办完手续,我去到这个位于郊外,风光秀丽的新单位。单位是一个公园,在公园里上班,是我之前想不到的。一进入单位,第一感觉就是花木茂盛,空气清新,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上班令人愉悦。

上班伊始,第一个分配给我们的工作是去花圃栽一种植物,看似简单的事情,真做起来,也不容易,可见单位的同事辛勤耕耘着这一方天地,哪怕他们得到的收入并不丰厚。我记得我上班第一个月只拿了不到1000块钱,即使在当时,也确实有点寒酸,然而,这也是我的第一份工资了。我小心的把钞票装进我的钱包,干瘪的钱包马上变得鼓鼓囊囊。虽然,拿到手的工资是真的不多。

单位没有食堂,吃饭都得自己想办法。好在公园附近有一个小镇,小镇不大,但也算繁华。我中午有时自己带饭,有时到小镇上去吃午饭。小镇最有名的是豆花面,一碗上面覆盖着香喷喷的豆花的汤面,是午饭的宠儿。由于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所以在单位的工作是协助门房,餐厅,茶铺等的管理。对于没有管理经验的我来说,需要更加认真努力。后来,我又负责一个新工作,协助书记管理植树的项目。因为是公园,所以开放有植树的内容,常有单位或个人来为他们的心愿植下一颗祝福之树。我会带领他们去挑选一颗他们心仪的树木,然后把树木种在园中。这颗树凝聚着爱心,会长得更加茁壮。最喜欢三月的单位,满园花开。芬芳的白玉兰,一团锦绣的海棠花,还有耀眼的梨花,把单位装点得像个百花园。这个时候,正是一年当中最好的春天。

工作空闲之余,书记会带我们去其他公园参观学习。跟着书记,我几乎走遍成都的大部分公园,这也为我的工作提供了养分。单位的工作是顺利的,一转眼我已上班快满一年。我那时接触到韩国留学这个事情,我非常想继续深造自己,也想到外面更广阔的空间是去看看大千世界,于是,我决定辞去工作,到韩国去读研究生。书记很吃惊:”kev,你要辞职?”,书记想挽留我,但我去意已决,韩国和研究生的学习对我的吸引力太大了。于是我离开单位,去北京,办理韩国留学的手续。

道别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公园,我踏上北上的旅程,那是一个新的,一段新的经历。

2022年10月26日

创建时间:202210267:01

标签:桂林初印象

10多年前,我曾经在桂林待过一段时间,初到桂林,空气中氤氲着一股水汽,给人一种湿润灵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没有大江大河的成都所不具备的。我是晚上7,8点钟到的桂林,天已经黑了,市区内灯火通明。路过阳桥,可以远远望见全身覆满灯光的金银双塔,像黑夜中的指南星,守护着桂林的繁华。我找一家旅店住下,很宽敞的房间,还配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我记得是70元一天,那时正是旅游季,我也找不到更便宜的住宿了。安顿下来后,出来逛逛市区,有一个很大的夜市,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夜市就坐落在市区内,离旅店很近。夜市的所有铺面都晃着耀眼的灯火,走在其间,不觉天色已晚,仿佛桂林人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夜市像一条长明灯,把夜晚区隔成明与暗两个世界,一边是喧闹的人世,一边是落寞的山林。

穿过人声鼎沸的街道,我转过街头,拐入一旁的暗影,向前走,我看见街边有几家正在营业的饭馆。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酸酸的味道。这是桂林特有的气息,来自于桂林人最爱的桂林米粉。桂林米粉有汤粉和干粉之分,但都加入桂林的酸菜,所以有一种腌酸味。桂林米粉还会加一种火烧,据我观察,是把一大块类似于炸面包一样的食品切下几块来,铺于米粉之上。火烧还挺好吃,但我至今都不知道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我听见我的肚子咕咕叫了几声,我想起我还没有吃晚饭,但我真的并不太饿。我没有选择桂林米粉作为我初到桂林的第一餐饭食,而是走进一家开在街口的盒饭餐馆。我记得好像是7块钱,可以自选三个菜,米饭,汤是免费的。不要把桂林菜和成都菜相比较,桂林菜有桂林菜的特色。这家餐馆价格便宜,环境卫生,我后来几天的晚餐都是在这里解决。吃过晚饭,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但桂林市区内仍然一片明亮。回旅店吧,再好的夜景也挡不住夜的潮汐和自然的节律,我需要好好的休息一晚上,再来领略桂林的美景。

第二天早上,起床时,天已大亮。经过夜的洗礼,白天的桂林通透而敞亮。我走出旅店,沿着街道向前走,我知道前面不远就是象鼻山公园,我想去逛逛。我遇见一个晨练的老大爷,我向他打听象鼻山公园怎么走,收不收门票。老大爷热心的指点门路,还告诉我公园是要收门票的,但如果我早点去,混入晨练的人群,可以不用买票,老大爷的热心和厚道让我感动。这就是普通桂林人的真诚,哪怕是对一个陌生的外乡异客。算了,不用去象鼻山了,再好的美景也比不过人心的光彩,而人的光彩才是最好的地标。我今天的任务是要去租一间房子,70元一晚的旅店对我仍是个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到处搜寻哪里可以尽快租到房子,最后,我在街边发现一间小小的房屋中介。

这就是我初到桂林的经历,离现在已过去10多年,但回忆起来仍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