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听到这里(第2页)
苏渝随后又补充说:
“不久的将来,我会创办一座书院,广纳天下学子,不论出身,有教无类。”
“到那时候,恐怕还得倚仗林相的援手。”
苏渝深知,古往今来,私人创办书院之事屡见不鲜。
诸如宋朝的石鼓、白鹿洞、岳麓等书院,再如元朝的太极书院,明朝的东林书院,皆是典笵。
而今在庆国,此类作为同样可行,开设书局、医馆自不在话下。
王启年一人打理书局医馆尚可应付,但创办书院这等大事,单凭他一人之力显然难以胜任。
林若甫这等人物,在京都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历任各部门,对相关规章流程了如指掌。
加之他多年主持春闱,在太学等地人脉深厚。
届时若得林相适时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林若甫闻言,微微一笑,略作思量,随即颔首应允。
“没问题。”
这小子,邀他入门竟一口回绝,丝毫不惧得罪自己。
转而又直截了当提出别的请求。
方才对他的赞赏尚有余温,此刻实难推辞。
况且,也无需推辞。
这并非全然出于对年轻人的青睐,毕竟自己也有求于他。
片刻之后,林若甫缓缓启齿,笑容满面。
“听说你医术高超。”
“老夫倒有一事相求在先。”
“能否劳烦你,为我女儿瞧瞧病?”“诊金之事,都好商量。”
林若甫此行,自是有所准备。
他早已耳闻苏渝的三个条件,并无异议。
对于这个颇有几分意思的年轻人,他自是不会摆架子。
请人治病,自当有请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