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接见蒙古使节(第1页)
虽然掌卫事骆思恭的奏议在乾清门大殿里引发了一场骚动,但在皇帝的压制之下,骆思恭的奏议并没有将以照本宣科为主的御门听政,变成一场乱哄哄的讨论会。这场每旬一次的例行常朝,仍旧只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n散朝之后,各干各事。群臣和两厂厂督各回衙门办差,皇子则去听师傅上课,只有王安、魏朝和刘若愚等三位“书房太监”陪着皇帝去乾清宫正殿换衣服。n朱常洛回到正殿的时候,康贵妃李竺兰已经离开了。但当他站回到那面镜子前,竟还能幻感到那种暧昧、旖旎的触觉。n这种触觉不是错觉,确实有人在他身上扒拉抚摸。只不过如此做的人不再是嫔妃,而是低眉顺眼的大太监王安。n“昨天事情,有眉目了吗?”朱常洛突然开口问。n王安手上的动作停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了。“回主子的话。成国公,丰城侯,永年伯,平江伯,博平伯,广宁伯”王安报菜名似的拉了一长串勋戚的封号出来。最后道:“昨天,这些爷的府上,都派了人去武清侯的清华园。”n王安是通过锦衣卫和东厂这两条线对此事进行查探的。n锦衣卫每天都会向司礼监递交关于重要人物的侦控报告,只要看过这些报告,就能知道哪些府上的人在昨天出过城。n但锦衣卫的报告是不全面的,因为很多勋贵,尤其是各种袭祖爵的伯爷,没有任何实权,不是重要人物,没有危害皇权的可能。除非他们得了实差,否则锦衣卫便不会浪费宝贵的人力和经费专门去监视他们。n所以,王安就启动了第二条线,也就是主动的东厂线。他派人给崔文升去了一个命令。命令东厂派人到城外秘密监视清华园的每一个出入口。不管进,只管出,只要有轿子出来,就立刻派人跟上。n一般来说,参加聚会的贵客玩儿高兴了,彻夜留宿不回京城也是有可能的,这条线不见得能如此快的收回来。但今天要开例行朝会,在京的爵爷们,不管有职没职,凡是没有提前告假并获得批准的都得参加。n线收回来了,王安由此得到了一份相对完整详实的名单。可是以这种方法和目前的侦控力度,只能确定哪些爵爷派了人去武清侯的豪华园林。至于到底是不是爵爷本人去的,就很难查到了。n“为什么?武清侯为什么要把这么多人叫到他那里去。”朱常洛摘下二龙戏珠乌纱翼善冠,并将之放到一个托盘上。在一旁随侍的史辅明立刻过来将之端走并放到一个不带锁的柜子里。n“东厂那边儿还在查,”收起明黄色的皇帝常服之后,王安又抖开一件更为宽松轻便的黑色龙袍,将袖口对准皇帝的双手掏套了上去。接着,他又绕到皇帝的身前替他系带子。“还得过些时日才能知道。”在王安说话的这会儿,东厂的探子已经开始往清华园里渗透了。n“嗯。”朱常洛拿起史辅明端来的纯黑乌纱翼善冠,将之扣在自己的脑袋上。“养心殿那边准备好了吗?”n“都准备妥了。”王安回答道。n“很好。”朱常洛点点头。“通知四夷馆。让他们今天下午就把林丹巴图尔的使节带到养心殿来。让朱由校也来。”n“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