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泰昌大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3章 反常之妖(第1页)

上午巳时四刻,第二批经过了票拟的奏疏,被驻值会极门的宦官呈送到了南书房。n刘若愚立刻开始拣选分堆,但没多久就停了下来。他合上手里的叶折,径直走到皇帝的御案前,将之的递出。“皇上。内廷的揭帖。”n揭帖,又称密揭。明朝内阁中凡有密奏及奉谕对答者,可以用揭帖直接陈奏皇帝,而不必经过科道。因此也就不会让外廷知晓。跟皇帝写一张条子让宦官直接送到内阁,而非明发上谕的效果是一样的。当年王锡爵欲行张良、李泌权变故事,配合神宗搞三王并封,试图迂回立长靠的就是揭帖。只不过三王并封没有搞成,最后还把自己弄了身败名裂。但好在,王锡爵在自己的任期内把皇长子出阁读书的事情搞成了,算是为国本事迈出了一大步。n“怎么个说法?”朱常洛不用看都知道,这本揭帖是为了不久前那张递去内阁的条子而写的。n“回主子。内阁在揭帖中恳请主子稍熄天怒。言官小臣只是顾念国帑支用与边军的操训,因而风闻奏事。况文、熊二臣确有相争,这也是朝野共知的事实,他们没有私念。”刘若愚将密揭摊开,轻手轻脚地摆到朱常洛的面前。n“没有私念哼。”朱常洛正闭目养神,这连着的几件糟心事情下来,搞得他早上的好心情全没了。“这是内阁的意思,还是首辅的意思?”n刘若愚怔住了。他下意识地看了王安一眼,希望他能给自己一点儿提示,但王安却撑着脑袋低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的桌面,仿佛这木头上调了一朵栩栩如生的花。n没有办法,刘若愚只能自己作答。“既然上面有内阁全体成员的署名,那应该就是内阁的意思吧。”刘若愚对方从哲妄论内廷改革,当着皇上的面给他难堪的事情稍有不满,但他并不是崔文升那种睚眦必报的人,还不至于乘机落井下石。n“你糊涂了?史继偕现在人在贡院,他是怎么去内阁署名的?飞过去的吗?”朱常洛睁开眼睛,用指节在署名的位置重重地敲了几下。“朕分明已经跟首辅打过招呼了,要他约束下面的人,不要在这时候给蓟、辽两镇的添堵。亏得朕还请这老头儿吃了饭,还是同桌用膳,就夹起来塞他嘴里了。转过身他就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是吧?现在还要党救这些人。呵!”n皇帝的声音不大,但刘若愚听来却不啻雷霆。他连忙跪下,并闪身到一边。n“主子。”魏朝来到御案前跪下,帮刘若愚说话。“内阁联署是惯例。以史阁老的性子,就算他在场应该也是不会拒绝的。”n“朕恼的是联署的事情吗?”朱常洛对刘若愚打手势,示意他继续去给奏疏分堆。n“圣上。方首辅还是全大局、明事理的,应该不会为了乡党朋比之事而指使小臣构陷边臣大僚。”王安本来也准备跪下。但既然刘若愚站了起来,他也就站着说话了。“去年‘邹赵逆案’,首辅不也是一直居中调和吗?”n“老祖宗说的是。”魏朝也跟着附和道:“奴婢也还记得,首辅得幸陪侍的第二天,就让内阁草拟了挽留文总督的温旨。”n“什么叫得幸陪侍?你不会说话就闭嘴。他那张老脸还没有你这张蠢脸好看呢。”朱常洛骂了一句之后,脸色稍微舒缓了些。“如果他没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那就是有人把他的话当成耳旁风了。不然那些小臣为什么还要弹劾,文球还要表辞。那辞表写得就像是要死了一样。”n“嘿嘿。”魏朝低下头,还真摸了摸自己的脸,n王安张开嘴,旋即便将没过脑子的话给咽了下去,改口说道:“科道言官嘛,是这样的。”n“朕说的是沈。”朱常洛直接沉声点名。“他和方从哲当中总有一个人不听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