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从根上拔除(第2页)
王安石变法理想是好的,可惜王安石太理想化了,大宋没有足够清明的官僚系统去推行这个本该利国利民的变法。
很多贪官通过变法为自己谋利,变法的结果是利国了,却没有利民,普通老百姓却被贪官通过变法条例层层盘剥。
许多原本让利于民的举措,成了贪官吸老百姓血的工具。
刘娥看完史书后,事,事实上的宰相,他自然希望自己的权势可以再大一些。
可听刘娥说大宋将来的皇帝那么深程度地受制于士大夫,就连已经做到了利国的变法,士大夫团体主张取消,皇帝也不得不取消,就觉得离谱。
赵恒脸红不敢说话,祸根就是他埋下的。
“殿下您也不用那么自责,历史上那个昏君和您还是不一样的。
您也亲自提拔了不少武将,您只是没坚持。
简言之大宋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之前五代十国,武将作大,导致战乱不止,政权更迭频繁,民不聊生。
到了大宋,就打压武将,极力提升士大夫的地位,以至于走向另一个极端了。
只需要做好平衡,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就好。
从殿下您这一代开始,一切还有机会。
历史上您提拔起来的那些武将,不少也都是很有作为的,只是后来被您自己打压了罢了。
这一次,您不打压他们便好。
武将做大要不得,文臣做大也要不得。”
赵恒重重点头。
刘娥点开了没有结束,请!
“可是暴君不一定是昏君。
有时候昏君对国家的伤害,比暴君还大。
暴君的意思是,有时候,做皇帝的,就必须得违背民意。
就比如澶渊之盟,老百姓都觉得签得好,都在庆祝。
您顺应老百姓的意思,坚持这个盟约,那您就是会顺应民意的仁君,可也是事实上的昏君。
毕竟澶渊之盟的情况和汉初不一样。
汉初刘邦选择和亲止战,是因为大汉没有那个能力去打。
汉初大汉本来就穷,战场还在有利骑兵,不利于步兵作战的草原地形上,而那时候的大汉兵种又是步兵为主,主张继续打,那刘邦就是昏君了。
可是澶渊之战的时候我们大宋有三十万武力充沛的将士,是完全可以碾压已经无人可用的辽军的,这时候做个仁君,不打,那才是昏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