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初转之时:铜与血的序章(第1页)
章名:齿轮初转之时:铜与血的序章
东京本乡区,帝国蒸气机械学会讲堂,1912年盛夏。
室外骄yan似火,柏油路面被晒出黏腻的焦臭。一辆隶属陆军省的黑se蒸气车碾过街道,排气管喷出的白雾与鱼贩推车上的冰块蒸气交融,在空气中织出一张短暂而虚幻的网。空中,一艘印有旭日徽章的蒸汽飞行船缓缓掠过,舱底垂挂着布制宣传旗帜:「帝国荣光,始於技艺。」街角,一架由铜制齿轮驱动的报纸贩卖机正吱吱作响地吐出当日头版;数名身着改良式洋装与细金边单镜的贵族青年围在贩卖机前议论纷纷,讨论的正是今日学会闭门发表会的预告。
学会讲堂外,几名身穿灰绿制服的青年军官在台阶上交头接耳,不时朝门内张望;一名戴着白手套的警卫立於讲堂门口,面无表情地扫视着每一位来宾的脸。
「那东西真能上战场吗?」「听说能接神经,那若电流走错,脑袋不就炸了?」「听说开发者是个从英国回来的怪人,脑袋装了蒸汽齿轮吧……」
这些窃窃私语,顺着门缝流入内部。讲堂内却是另一种静谧世界,巴洛克式拱窗全部洞开,却灌不进一丝风。天花板的h铜吊扇转动时,在墙上投下齿轮状的y影,像某种无声的倒数。
今日的学会并不对外开放,仅邀请军方技术参事、学界泰斗与少数科研机关代表列席。讲堂中央摆着一具被黑绒布盖住的金属机t,铜质管线0露在外,闪烁着暗金se光泽,黑绒布下发出细微的金属蠕动声——那是演算齿轮在无指令状态下的自发x咬合,彷佛这具机械正做着人类无法理解的梦。
坐在前排的国立电气研究所所长森下老爷眉头深锁,他对这台被黑布包裹的金属器物心生不悦。从学会职员递来的简报中,他注意到几个「前所未见」的词语——「神经模拟」、「同步演算」、「脉冲回馈」——这些不是实验室里该出现的字眼,更像是某种教派在谈召唤神明的术式。
而在他身後几排,来自横须贺工厂的年轻技术员一边翻阅会议资料,一边小声对同伴说:「他们真的用铜线来导引神经讯号?万一短路,不就像被雷劈了?」另一人低声咕哝:「说不定就是想看谁先变成烤r猪。」
「……这便是原型零号。」
明治天皇御赐的八紘一宇匾额底下的发表者是北条正彦,帝国大学机械工学科讲师,年仅三十一岁。他身形清瘦,眉宇间藏着一种不易亲近的冷静,说话语速极缓,彷佛怕惊扰了什麽潜伏於铜壳深处的东西。
「它尚未命名,但其内部核心为多层演算齿轮构造,外接复数神经导引接点。本研究部分灵感来自东京帝大田中馆ai橘教授的人工神经传导理论。我们尝试模拟脑部信号传递机制」
讲台下的表情有惊、有疑、有刻意压抑的讥讽,更有双冷静而近乎无机的眼睛,从最後排审视北条每一个语句的jg确度。
那是当时仍为陆军技术参事的鹰司荣介。他脱去军帽、军大衣披在椅背,双手交叉撑着下巴,目光几乎如解剖刀般冷静。他b任何人都更清楚,这具不起眼的机械躯壳,未来会成为战场与历史的分水岭。
讲堂结束後,鹰司没有立刻离席,而是等到会场逐渐清空。他不紧不慢地起身,步伐稳健地穿过木质长椅与高脚落地窗之间的y影,在讲堂後侧狭窄的侧门旁找到正在整理资料的北条。
「北条讲师,这具装置……若真能稳定运作,是否能使前线士兵的生存机率提升?」鹰司开口,语气并不咄咄b人,反而像是在询问一种遥远可能。
北条转身,看了他一眼,只见那人身着整齐军服,腰间佩剑未解,眼神异常宁静,彷佛不曾错过他方才在台上每一个词语。
「请恕我冒昧,阁下是……」「鹰司荣介,陆军省技术参事。」他微笑着递出名片,指尖极稳。
北条接过名片的动作稍显迟疑,像怕碰到了什麽太烫的东西,他视线微顿,对方名字似曾出现在技术协会的会议名单上,常作为「观察员」列席,少发言,却总是最後才离场。
「提升生存机率……」北条低声复诵了一次,「这是军部现在对研究的衡量标准吗?」
「不全是。」鹰司微微一笑,视线未移开对方眼角细纹。「但对我个人来说,是合理的出发点。我对这机t感兴趣,因为它可能——不是一定——能让那些不该si的人,活下来。」
他刻意将「可能」与「不是一定」说得极重。北条察觉出这是一种试探,像手术刀先测试皮肤的敏感度,再决定切口深浅。
「如果你想将它纳入军用,恐怕还需不少年……这装置目前仅能进行三层同步指令,尚未进入实t测试阶段,连稳定型导索都还在申请预算。」
「我知道。北条讲师,我不是来拉你去造武器的。帝国的前路不全靠火药。我是来问你,这台机械——你是否希望它能真的活起来?」
这一次,北条沉默更久。他不动声se地将图纸折好,像是为自己的回应预先争取缓冲时间。
「我希望它不成为怪物。」他最後这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