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纸上歌谣(第2页)
"但这精确度"龙安心指着电脑屏幕,"连现代气象学都很难预测得这么准。"
"因为现代人看仪器,古人看天。"吴晓梅放下食盒,"吃饭吧,歌不会跑。"
龙安心狼吞虎咽地吃完饭,继续他的破译工作。随着更多规律的发现,他越来越确信苗族古歌是一个精密的口传知识库,涵盖天文、气象、农业甚至医学。那些看似神话的段落,可能都是对自然现象的编码记录。
深夜,吴晓梅再次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药茶。
"务婆让我送的,"她将茶放在桌角,"说你看太多机器,眼睛要坏。"
龙安心感激地接过,两人的手指在碗沿短暂相触。吴晓梅像被烫到般迅速缩回手,耳根泛起红晕。为了掩饰尴尬,她指向桌上的一张图:"这是什么?"
"哦,这是"龙安心突然意识到自己正指着《哭雨歌》的分析图,连忙翻过那张纸,"没什么,一些无聊的数据。"
吴晓梅却固执地翻开纸张,盯着那些图表看了很久。当她抬头时,眼里闪着奇异的光:"你听懂了。"
"什么?"
"《哭雨歌》,"她轻声说,"你画出了它的骨头。"
龙安心不知如何回应。吴晓梅突然拿起笔,在图表空白处写下几行苗文,然后翻译给他听:"雨是天的泪,泪是心的雨。下不透的雨会变成洪水,流不出的泪会变成血。"
"这是歌词的意思?"
吴晓梅摇摇头:"是务婆阿妈的解释。她说《哭雨歌》不只是讲雨,是教人怎么哭。哭够了,心田才不会涝。"
龙安心怔住了。他看向自己那些冷冰冰的声波图,突然感到一阵羞愧。在追求科学解码的过程中,他是否忽略了这些歌谣最本质的东西——人类情感的传递与疗愈?
"明天,"他收起图纸,"我会用务婆的方式好好记录。"
吴晓梅微笑点头,轻轻带上门离开。龙安心再次摊开宣纸,这次不再画任何图表,而是尝试用务婆教的"网状记忆法"重现今天的《哭雨歌》。奇怪的是,当不再纠结于"分析"时,那些旋律和词句反而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凌晨三点,当最后一笔落下时,龙安心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记下了整首歌的七成内容,远超前几天的成绩。更神奇的是,某些段落旁边自动浮现出相关画面——务婆被绑在树上的情景,雨水顺着她银饰滴落的轨迹,甚至还有她母亲(龙安心从未见过)安慰她的模糊影像。
难道这就是"用心接歌"的真谛?不是被动记录,而是在脑海中重建整个情感场景?
的高质量记录,连务婆检查时都频频点头。
"汉人小子开窍了,"她难得地夸奖,"知道为什么今天记得好吗?"
龙安心摇摇头。
"因为你昨晚真哭了。"务婆神秘地说,转身去煮茶,留下龙安心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