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海外来客(第2页)
"我们那里也有蝴蝶妈妈的故事,"族长夹了一筷子酸汤鱼,熟练地剔除鱼刺,"但银饰上的纹样不太一样。"
提到银饰,吴晓梅立刻来了兴趣。她今天特意戴上了家传的蝴蝶银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我们的银匠已经不会古法锻打了,"族长遗憾地说,"现在都是从中国进口机制银片,再加工成饰品。"
吴晓梅眼睛一亮:"我们合作社有位老银匠,刚从雷山请来的,还会传统锻打工艺。"
族长立刻表示想见见这位银匠。于是午宴后,一行人来到了合作社新开辟的银饰工坊。老银匠正在捶打一块银片,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某种古老的音乐。
看到老挝客人,银匠停下手中的活计。族长上前,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枚残缺的银胸针,只有半只蝴蝶翅膀。
"这是我母亲留下的,"族长说,"另外半只在战乱中遗失了。不知大师能否修复?"
老银匠接过残片,仔细端详。龙安心也凑过去看——那银蝴蝶的纹路确实与凯寨的样式不同,翅膀更加修长,身体部分则嵌着一颗小小的红宝石。
"可以复刻,"老银匠最终说,"但需要时间。"
族长激动地握住他的手:"太感谢了!这是我们家族的传家宝,象征着离散的亲人有朝一日能重逢。"
龙安心突然想到个主意:"不如这样,我们不做复刻,而是打造一枚新的跨境蝴蝶——一半用老挝的纹样,一半用凯寨的纹样,象征两地苗族的血脉相连。"
翻译刚说完,族长就热泪盈眶,连连点头。吴晓梅更是兴奋地拍手:"我来设计图案!"
接下来的场面令人动容。老挝代表团的女人们围坐一圈,向凯寨妇女展示她们的刺绣技法;男人们则交流芦笙制作心得。龙安心注意到,务婆和族长坐在角落里,面前摊开一本发黄的歌本,两人不时指着某处发出惊叹。
傍晚时分,州外事办的张主任把龙安心叫到一边:"龙经理,这个交流很有意义啊!我们考虑帮你们申报跨国非遗,把两地的《指路经》、银饰工艺打包保护。"
龙安心心头一喜——如果成功申报,梯田的保护就更稳了!"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两地的历史渊源证明、文化相似性分析"张主任突然压低声音,"对了,林业局那边松口了,同意把老茶坪划为民族文化保护区。"
龙安心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的?为什么突然"
"省里下了文件,要加强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张主任递给他一份文件,"批文已经下来了。"
龙安心快速浏览批文,突然在最后一页的"备注"里发现一行小字:"根据跨境文化保护合作协议,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商业开发,原已批准项目需重新评估——注:涉及林氏集团在老挝的投资项目,需双边协调。"
林氏集团在老挝有投资项目?龙安心想起郑伟明电话里说的"岳母的命就靠它了",突然有了个大胆的猜测——难道他们在老挝也试图获取类似的药用植物?
晚饭后,老挝代表团在鼓楼前表演了传统歌舞。与凯寨的欢快风格不同,他们的舞蹈更加舒缓,像是在讲述一个忧伤的迁徙故事。龙安心录下视频,准备发给州博物馆做研究。
表演中途,吴晓梅悄悄拉他离场:"来看看跨境蝴蝶的设计!"
银饰工坊里,老银匠正在灯下敲打银片。吴晓梅的设计图摊在桌上——一只完整的蝴蝶,左翅是老挝的修长纹路,右翅是凯寨的圆润风格,身体部分则巧妙地融合了两地的传统图案。
"太美了,"龙安心由衷赞叹,"族长一定会喜欢。"
吴晓梅脸颊微红:"我想今晚连夜做出来,明天送别时给他们一个惊喜。"
"你疯了?这么复杂的工艺,一晚上怎么够?"
"我和银匠师傅商量好了,轮流干活。"吴晓梅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族长说他们明早就要去云南,错过这次,可能再也没机会了。"
龙安心知道劝不住她,只好说:"那我帮你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