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危机化解(第2页)
龙安心接过一枚铜钉细看,发现钉身上的纹路并非装饰,而是精细的螺旋纹,能增加摩擦力。钉头的六角形每个角上都刻着一个苗文符号,连起来是一句简短的咒语。
"现在,"蒙阿公递给他一把铜锤,"你来钉第一根。"
龙安心的手微微发抖:"我?可我不懂"
"你曾祖父的骨血在你手里,"老墨师的声音突然变得无比庄严,"龙家的手艺,该由龙家人接续。"
风雪似乎在这一刻变小了。龙安心感到胸口银钥匙的位置隐隐发热,仿佛在呼应老墨师的话。他深吸一口气,接过铜锤。
蒙阿公将一块黑膏药贴在榫头开裂处,膏药遇木即化,像有生命般渗入缝隙。老墨师用手指蘸了些膏药,在需要钉钉的位置画了个小圈。
"这里,斜着钉,三分力道。"
龙安心对准标记,举起铜锤。第一下敲歪了,铜钉在木头上留下一道浅痕。他调整角度,第二下正中钉帽,铜钉稳稳地吃进木头约半寸。
"继续,别停,"蒙阿公指导道,"跟着我的节奏。"
老墨师开始哼唱一首奇怪的歌谣,节奏时快时慢,像是模拟心跳。龙安心跟着节奏下锤,铜钉随着歌声一点点深入。奇妙的是,每钉一下,鼓楼的吱呀声就减轻一分,仿佛这歌声本身就是一种修复力量。
"这是《营造歌》,"钉完第三根钉子后,蒙阿公解释道,"每个榫卯都有自己的节奏,顺着它,木头就听话。"
龙安心看着老墨师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木构件上游走,像医生诊脉一样精准地找到每一个应力点。那些看似随意的敲击和按压,实则都有深意——这里需要加一片楔子,那里要削去一点多余没有图纸,没有测量工具,一切知识都储存在那双见证了近一个世纪风霜的手中。
"阿公,"龙安心忍不住问,"您是怎么学会这些的?"
老墨师正在调整一个隐蔽的榫卯,头也不抬:"跟你父亲一样,从唱《营造歌》开始。"他突然停下动作,指着榫卯内侧,"看这里,认识吗?"
龙安心凑近看去,在木料内侧刻着一个极小的符号——汉字"法"的变体,与苗族纹样融合在一起。
"这是"
"《营造法式》的标记,"蒙阿公的声音带着骄傲,"你曾祖父龙远山从汉族师傅那里学来,又加入了苗族鱼骨式。"他沿着构件指示,"看这些线条走向,像不像鱼刺?"
确实,整个榫卯系统的结构酷似鱼骨——中央一条主"脊椎",向两侧分出逐渐变短的"肋骨",既保证了强度,又留有伸缩余地以适应热胀冷缩。龙安心曾在父亲的笔记中见过草图,但亲眼所见更加震撼。
"苗汉本是一家,"老墨师继续工作,声音混在风雪中,"你们汉人有文字,好记;我们苗人有歌谣,好传。各有所长,合则两利。"
龙安心胸口涌起一股热流。从小到大,他听惯了"苗汉有别"的论调,在学校因为混血身份受欺负,在广州打工时又被当作"少数民族"另眼相看。而此刻,九十多岁的老墨师却告诉他,这两种血脉在他体内不是分裂,而是融合。
"最后一根钉子,"蒙阿公递给他一枚特别粗的铜钉,"你来。"
龙安心接过钉子,发现钉头上刻的不再是苗文,而是一个小小的汉字"龙"——正是他家族姓氏。
"这是"
"你曾祖父的私藏,"老墨师眼中闪着光,"专门留给重大修复用的。"
龙安心喉头发紧。这枚小小的铜钉,跨越百年时光,最终来到了他的手中。他庄重地将钉子对准标记处,举起铜锤。
"等等,"蒙阿公按住他的手,"先唱《定楼歌》,我一句,你一句。"
老墨师开始吟唱,歌词是古老的苗语,龙安心听不懂全部,但跟着音节模仿。歌声在风雪中显得格外清越,每一个音符都像有实质般撞击在鼓楼的木结构上,引起细微的共振。
"现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