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野猪复仇(第2页)
龙安心坦诚道:"我不懂其中的道理,但尊重传统智慧。如果这能保护我们的庄稼,我愿意试试。"
阿公点点头,转身进屋,取出一把锈迹斑斑的猎刀:"三天后月圆夜,准备好猪。"
消息传开,寨子里反应两极。老人们纷纷赞同,说早该如此;年轻人则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迷信;张明这样的"科学派"更是直接反对,说要申请电网围栏。
最激烈的反对来自吴晓梅的堂弟吴小山——合作社新招的大学生村官。"龙哥,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搞祭祀?"他推了推眼镜,"我们应该申请野生动物损害补偿,或者改种野猪不吃的作物"
龙安心耐心解释:"补偿申请要半年,改种意味着今年颗粒无收。阿公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成本低见效快。"
"如果没有用呢?"
"那我们就尝试其他办法。传统和现代不矛盾,可以互补。"
吴小山还想争辩,被吴晓梅一个眼神制止了。
接下来三天,龙安心做了两手准备。一方面配合阿公筹备祭祀——买了头黑毛猪,准备了米酒、香烛等物品;另一方面,他查阅了大量资料,研究野猪的生态习性,发现它们对特定频率的声音特别敏感。
"张明,"龙安心突发奇想,"你说如果我们录下芦笙的声音循环播放,能不能吓走野猪?"
张明正在电脑前分析野猪活动规律,闻言抬起头:"理论上可以。野猪听觉灵敏,对不熟悉的声响会保持警惕。但长期播放它们会习惯"
"所以不能一直放,要随机间隔。"龙安心越想越兴奋,"我们可以设置运动传感器,野猪靠近时才触发播放!"
两人立即着手设计这个"声学防护系统"。张明负责编程和电路,龙安心则去找寨子里的芦笙手录制各种曲调——特别是传统狩猎时用的威慑性音律。
月圆之夜,祭祀如期举行。龙安心原本担心阿公的仪式会遭到年轻人嘲笑,没想到现场来了近百人,连最叛逆的小伙子都安静地站在外围观看。
阿公穿上了多年未动的猎装——一件靛青色的对襟衣,腰间系着绣有星辰纹的宽带子。他先是在田边插了十二根竹签,每根上面绑着不同颜色的布条;然后在中央位置铺开芭蕉叶,摆放三碗米酒、五串干辣椒和一小堆盐巴。
"这是给山神的赔礼宴,"吴晓梅小声解释,"十二根竹签代表十二个太阳,辣椒和盐是苗家待客的最高礼节。"
仪式的高潮是杀猪。阿公没有亲自动手,而是指导几个年轻猎人操作。黑猪被一刀毙命,鲜血被引入挖好的小土坑中。猪头被完整割下,面向雷公山方向摆放,两颗玻璃球被塞入空洞的眼窝,在月光下反射出诡异的光芒。
整个过程中,阿公吟诵着一种龙安心从未听过的古调,既不像歌也不像说话,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奇特韵律。吴晓梅说这是"猎人语",只有世代打猎的家庭才懂。
仪式结束后,猪肉当场分割,每家都分到一块。阿公特意留下一大块后腿肉,让龙安心带回合作社。"明天开始,"老人神秘地说,"野猪不会来了。"
回合作社的路上,龙安心问吴晓梅是否真的相信这种仪式有效。
"不全信,但也不全不信。"她沉思着回答,"小时候见过阿公喊山,第二天果然打到猎物。山里的事有时候科学解释不了。"
龙安心点点头。他想起父亲曾说过,老木匠有些诀窍连物理定律都解释不清,但就是管用。
出乎所有人预料,接下来一周野猪真的没再出现。黄精田平安无事,补种的幼苗也开始冒出新芽。就当龙安心以为危机过去时,第八天深夜,警报再次响起。
这次损失更惨重。野猪似乎学聪明了,绕过声学防护系统的传感器,从另一侧突入黄精田。近三分之二的植株被毁,连带刚补种的幼苗也遭了殃。
清晨的现场会上,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吴老四带头发难:"我说什么来着?汉人的办法不灵!阿公的法子也不管用了!"
"会不会是仪式没做对?"有人小声质疑。
阿公阴沉着脸检查蹄印,突然指向其中一个特别大的:"是同一群!领头的这只前蹄有伤,上次留下的印子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