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积分换摩托(第2页)
"一千块直接进你口袋,不影响基本工资。"龙安心拍拍年轻人的肩膀,"但如果你愿意把其中20分捐给鼓楼基金,合作社再额外补贴10分。"
阿吉挠挠头:"就是我捐200块,你们再给我100?"
"对,但这300都会进鼓楼基金,你自己拿不到现金。"龙安心指向表格最下方的进度条,"等这个基金满了,不管年轻人老人,每人额外发500块奖金。"
陆续到来的合作社成员们围在表格前议论纷纷。龙安心看到张明正用手机计算着什么,突然抬头问:"这是变相的绩效激励加上众筹模式啊!你从哪学的ba知识?"
"没学过ba,"龙安心笑了,"就是想起我爹说过,生产队那会儿有工分制,还有寨老们讲的苗族帮工积福传统——帮别人家干活,日后自家有事别人也会来帮忙。"
吴晓梅挤进人群,仔细阅读着表格:"用现代方法包装老传统?"
"算是吧。"龙安心点头,"年轻人多劳多得,老人关心的鼓楼也能修,两全其美。"
阿公不知何时也来了,站在人群外围眯着眼睛看那张表格。老人突然用苗语说了句什么,吴晓梅翻译道:"阿公问,如果最后基金差一些不够呢?"
龙安心早有准备:"合作社补足差额,但要从下次分红里扣回来。"
阿公的烟袋锅在地上顿了顿,转身走了。龙安心不确定这是赞同还是反对,但接下来报名挣积分的队伍已经排到了门外。阿吉第一个签下名字,选择去采岩柿;几个妇女报名整理古歌录音;连张明都凑热闹,说要为野果营养成分分析挣"科技积分"。
只有吴晓梅还站在表格前不动。"怎么了?"龙安心问。
她指着"记录古歌"那一栏:"务婆最近身体不好,唱的全是零碎片段有些古歌可能再也听不到了。"
龙安心想起那位总是坐在鼓楼下的老歌师。上次见她时,老人瘦得几乎透明,只有眼睛依然明亮如星。"那我们更得抓紧时间,"他轻声说,"趁还记得的人都在。"
正午时分,龙安心正在合作社整理报名表,突然听到门外摩托车的轰鸣。阿吉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晕:"龙哥!我联系上县里果品批发市场了!他们说有多少八月瓜收多少,一斤给十五!"
"批发价这么高?"龙安心惊讶地放下笔。合作社精加工的八月瓜果脯,折算下来一斤成本就要四十多。
"他们不管品质,烂的熟的都要,"阿吉急切地说,"说是酿酒用。后山那片野八月瓜,我们全采了能有两千斤!"
龙安心快速心算了一下——两千斤就是三万块,几乎能一次性解决鼓楼基金的问题。但
"阿吉,那片八月瓜是我们十二个太阳系列的重要原料。全卖了批发市场,我们的高端产品怎么做?"
"哎呀,山上多的是!"阿吉不以为然地挥手,"再说批发来钱快,还不用费劲做包装宣传。我算过了,采两千斤我能挣三百积分,三千块呢!"
龙安心站起身,走到窗前。从这里能看到后山那片八月瓜藤,郁郁葱葱地覆盖着一面山坡。合作社的"十二个太阳"之所以特别,正是因为选用了这些生长在特定环境、带着地方风味的野果。如果为短期利益竭泽而渔
"不行,"他转身对阿吉说,"八月瓜不能全采,最多五百斤。"
年轻人的脸顿时垮了下来:"为什么啊?明明能挣大钱"
"因为我们的长期价值在十二个太阳这个品牌,"龙安心尽量耐心地解释,"如果原料质量不稳定,或者明年没野果可采了,上海北京的客户谁会再买我们的产品?"
阿吉撇撇嘴:"你们汉人就是想太多。山里东西,今年采了明年还会长。"
"那你知道八月瓜要几年才能结果吗?"吴晓梅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几片叶子,"我刚刚去看了,那片藤最老的根有十五年树龄。如果今年把果实全采光,藤蔓得不到足够营养,明年可能就不开花。"
阿吉愣住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