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山寨危机与暴雨救援(第2页)
"阿婆,您这是……"
"我女儿开的绣坊,"老太太叹气,"去年被那个什么公司抢注了苗绣商标,现在每卖一幅都要交钱。"她浑浊的眼里闪着泪光,"祖传的手艺,倒成了别人的财产。"
龙安心握紧了拳头。
知识产权局的听证室里,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龙安心和吴晓梅坐在一侧,对面是苗韵公司的赵琦和他的律师团队,足足有六个人,面前摆着厚厚的文件夹。
听证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女性,正在翻阅材料:"申请人主张仰阿莎是其原创商标,被异议人龙安心方认为该名称属于苗族传统文化,请双方陈述。"
赵琦的律师率先发难:"我方商标是设计师独立创作,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有本质区别。"他投影出一组图片,"对比可见,我方设计的仰阿莎形象更符合现代审美。"
龙安心看着屏幕上那个网红脸、穿着暴露的"仰阿莎",气得手直抖。这分明是把他们合作社的设计简化后又低俗化了。
轮到他们发言时,吴晓梅站了起来。她今天特意穿了母亲留下的盛装,银饰在走动间叮当作响。
"这是我们寨子保存的光绪年间绣片,"她展开那幅未完成的刺绣,"请对比银冠上的纹路。"
听证官戴上眼镜仔细查看,突然问:"为什么左边第三道纹是断开的?"
"这不是断线,"吴晓梅声音清亮,"这是清水江在仰阿莎脚下的分支,古歌里唱九十九道湾,道道见真心。"她指向绣片边缘,"机器绣品会把这些细节连成直线,只有手工才按古法留白。"
会议室一片寂静。龙安心趁机播放了务婆的古歌录音,苍凉的调子在室内回荡:"……银梳梳开乌云散,露出十二个月亮湾……"
赵琦突然打断:"这能证明什么?民间传说谁都能唱!"
"那这个呢?"龙安心取出《苗疆工物志》,翻到有官印的那页,"光绪二十三年,黔东南道台衙门认证的仰阿莎银饰标准。"
听证官的眼睛亮了。她正要说话,会议室门突然被推开。一个满头银发的苗族老人在阿勇搀扶下走了进来——是潘阿婆!
"法官大人,"老人颤抖着举起一个蓝布包,"这是我祖传的项圈,被他们抢走的那个是赝品!"
布包打开,里面是个泛着古旧光泽的银项圈,正中的太阳纹精细得令人窒息。潘阿婆指着内侧一处几乎看不见的刻痕:"这是我祖父的名字,用苗文刻的。"
赵琦的脸色情
听证会休庭间隙,龙安心在走廊尽头发现了鬼鬼祟祟的赵琦助理。那人正对着电话低吼:"快把仓库里那批货处理掉!对,全部熔了!"
龙安心悄悄跟上,发现助理溜进了地下停车场。一辆厢式货车正在装货,工人们抬着的箱子上赫然印着"仰阿莎特供"的字样。
他掏出手机录像,镜头拉近时,突然发现箱子缝隙里露出的产品——粗制滥造的果脯包装上,仰阿莎的图案竟然和合作社的设计一模一样!
"山寨我们的包装?"龙安心血液都沸腾了。他正要冲上去,突然被人从后面捂住嘴拖进了消防通道。
是王立明!
"别冲动,"老同学压低声音,"我刚查到,这批货是要出口东南亚的,已经涉嫌跨国侵权。"他塞给龙安心一个u盘,"里面有海关报关单,足够定他们罪了。"
听证会最终裁定:撤销苗韵公司的商标注册,并立案调查其侵权行为。走出大楼时,天上乌云密布。
回村的班车上,龙安心望着窗外发呆。吴晓梅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赢了还不高兴?"
"我在想那个绣坊的老太太,"龙安心叹气,"赢了官司,可那些被抢注的商标呢?被低价收购的刺梨呢?"
阿勇从前排转过头:"龙哥,刚收到消息,李老板的人把合作社的烘干机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