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意外帮助(第2页)
龙安心立刻掏出手机,翻出吴晓梅之前拍的祖传绣片照片:"这个够吗?"
王立明仔细看了看,点头:"可以试试。"他看了眼手表,"民宗委的李主任今天正好在,我带你过去。"
民宗委的办公室在五楼,走廊上挂着各民族的合影。龙安心跟在王立明身后,心跳如擂鼓。
李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头发花白,戴着黑框眼镜。听完龙安心的陈述,他拿起绣片照片端详许久。
"这个纹样……"他突然问,"是不是和清水江流域的《仰阿莎古歌》有关?"
龙安心一怔:"您知道这首古歌?"
李主任笑了笑:"我是侗族,但小时候听苗族朋友唱过。"他转向电脑,调出一份文件,"去年我们做过非遗普查,你们凯寨的务婆是不是还会唱全本的《仰阿莎》?"
龙安心连忙点头。
"那就好办了。"李主任敲了几下键盘,"根据《非遗法》。其中一人突然抬头,与龙安心四目相对。
"看什么看?"那人眼神闪烁,快步离开时撞翻了保洁员的拖把桶。
龙安心弯腰帮忙收拾,发现桶底粘着个透明文件袋。保洁阿姨一把抢过,用苗语低声说:"后生,这不是你该碰的。"
他这才注意到阿姨手腕上的铜镯——和务婆的一模一样,雷公山苗寨的标记。阿姨左右张望,突然塞给他一张纸条:"中午12点,后门垃圾站。"
正午的垃圾站臭气熏天。龙安心躲在集装箱后,看见保洁阿姨推着垃圾车走来。她突然掀开底层隔板,取出个绣着星辰纹的布袋。
"我是潘阿婆的侄女。"她嗓音沙哑,"抢项圈那伙人昨天又来了政务中心。"她从布袋里倒出一堆碎纸片,"他们在找这个。"
龙安心拼凑着纸片——是份被撕碎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保护名录》批文,落款处盖着省民宗委的大印。关键处被咖啡渍晕染,但还能辨认"仰阿莎银饰列入一级保护"的字样。
"原件在档案室保险箱。"阿姨紧张地搓着手,"他们买通了后勤处的人"
远处传来脚步声。阿姨猛地将碎纸扫回垃圾车:"明天苗年祭祖日,务婆让你务必参加。"
老城区银匠铺里,炭火映照着吴师傅沟壑纵横的脸。他正在熔炼一块发黑的银料,刺鼻的硝酸味弥漫在空气中。
"这是回炉银。"老人头也不抬,"祖辈传下来的废料重炼,最难掌握火候。"
龙安心递上合作社设计的仰阿莎银饰图样。老人瞥了一眼,突然将图纸扔进火盆:"狗屁不通!"
图纸在火焰中蜷缩成灰。老人从工作台下取出个生锈的铁盒,里面是十二枚造型各异的银铃:"这才是正宗的仰阿莎嫁铃,每个铃铛的音高对应一个月份。"
他拿起最小的那枚:"正月铃,声音要像冰裂"轻轻一摇,清越的颤音在屋内回荡。
龙安心突然想起务婆唱的古歌:"正月阿莎戴银铃,声声唤得百花开"他摸出手机播放录音,银匠的手突然停住了。
"这是务婆的唱法?"老人的声音发颤,"她还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