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阿耶玳,苗语,我们的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 商标之争(第6页)

"说是来考察投资。"吴晓梅冷笑,"一下午就收买了七户人家,杨婶家孙子读书的学费他全包了。"

龙安心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梯。杨婶手里攥着个信封,正哭得发抖。西装男看见龙安心,立刻掏出名片:"我是苗韵文化的"

"滚出去!"龙安心一把打掉名片,"这是我们议榔的地方!"

西装男不慌不忙地捡起名片:"龙先生,商业社会要讲规矩。你们那个小作坊"

他的话戛然而止。阿公不知何时出现在楼梯口,手里端着碗黑乎乎的液体。老人什么也没说,只是把碗往前递了递。

西装男脸色变了:"这、这是违法的"

"不敢喝就滚。"阿公的汉语带着浓重口音,"苗家的地方,按苗家的规矩来。"

楼下突然传来芦笙声。务婆开始唱古歌了,苍凉的调子像从远古传来。西装男额头渗出冷汗,转身就往楼下跑。

龙安心扶住摇摇欲坠的杨婶,发现她手里的信封露出一角——是张省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我没办法"杨婶用苗语哽咽道,"孙子是我们家第一个能读高中的"

龙安心轻轻抽走信封:"明天我去县教育局问,肯定有助学政策。"他顿了顿,"那封信能不能给我看看?"

杨婶犹豫着松开手。龙安心仔细检查信封,在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个铅笔写的电话号码。他记下号码,把信封还了回去。

楼下,务婆的歌谣进入了高潮部分。那是《仰阿莎》的选段,讲述美神如何用银梳引来日月的光辉。龙安心突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向鼓楼西侧的柱子——那里挂着面铜锣,是召集全寨议事用的。

他抡起鼓槌,重重敲了三下。铜锣的轰鸣压过了所有声音,连务婆都停止了歌唱。

"各位叔伯婶娘!"龙安心用苗汉双语喊道,"今晚我们议三件事!"

人群安静下来。火塘的光映在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那些皱纹里藏着千百年的智慧与坚韧。

"第一,苗韵公司抢注了仰阿莎商标,要夺走我们祖传的名字!"

人群中爆发愤怒的议论。几个老人立刻用苗语骂起来,有个银匠甚至掏出了打银用的小锤。

"第二,他们派人拦车搜查,抢走了潘阿婆的祖传银项圈!"

这下连年轻人都站了起来。潘阿婆是寨子里最受尊敬的老人之一,她家传的银饰工艺可以追溯到清代。

"第三——"龙安心提高声音,"他们想分化我们,用钱收买急需用钱的乡亲!"

杨婶在角落里捂住脸。龙安心走过去,把手机递给她:"刚查到的,县里有贫困生专项补助。"

务婆突然站起来,她瘦小的身影在火光中却显得无比高大。老人用苍老的声音开始吟诵,那是古歌中的战前动员段落:

"……乌云来了不要怕我们有千万根竹竿把它戳破……"

阿公往火塘里扔了把特殊的粉末,火焰顿时蹿高三尺,变成诡异的蓝色。这是用硫磺和硝石配的"战火",古代苗民出征前才会点燃。

"明天,"龙安心看着每一双映着火光的眼睛,"我们去省里讨公道。按苗家的规矩——"

"议榔!"众人齐声喊道。这是苗族古老的盟誓制度,全寨集体表决重大事项。

务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展开后露出块黝黑的石头——"议榔石",上面刻着祖先留下的誓约条文。每个当家人依次上前,用刀尖在石头上划下新的刻痕。

轮到龙安心时,他掏出那把随身携带的瑞士军刀——这是他在建筑工地得的奖品。但在触到石头前,阿公拦住了他。

"用这个。"老人递来把锈迹斑斑的小刀,刀柄上缠着褪色的红线。龙安心认出这是父亲生前用的木工刻刀。

当最后一道刻痕完成,务婆将"议榔石"郑重包好,交给寨里最年轻的党员保管——这是新老结合的象征。然后她端起那锅滚烫的药汤,自己先喝了一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