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豪门后妈,养崽爆红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 7 章(第1页)

转眼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沈芜推出的“主题餐”和“彩虹餐”好评如潮。

所谓的“主题餐”,是根据每周的教学主题或者节日来设计相关的特色餐点。

比如,在“认识海洋”主题周,午餐可以有鱼形的小饭团、海星状的水果拼盘、蓝色的蝶豆花特饮;在“秋天的收获”主题周,安排南瓜汤、栗子饭、烤红薯等应季食物。

而“彩虹餐”,是强调每一餐都要包含至少五种不同颜色的天然食材,确保营养均衡的同时,也能引起孩子们的视觉兴趣。

红色的番茄、黄色的玉米、绿色的西兰花、紫色的甘蓝、白色的菌菇……把它们做成可爱的蔬菜毛毛虫、笑脸土豆泥等等具有吸睛的定食。

与此同时,沈芜改良的食育课程也稳步推进。

每周,她和老师会带着不同班级的小朋友,来到幼儿园开辟的蔬菜基地。

“这是迷迭香,闻起来香香的,可以放在烤鸡里。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小番茄,等它变红了,我们就可以摘下来做沙拉吃。

”孩子们亲手触摸泥土,观察植物生长,对食物的来源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美食工坊”活动也如火如荼。

周一是让孩子们用模具将水果压成各种形状,制作水果串。

周三是让孩子们尝试用安全的塑料刀切一些软的水果和蔬菜,拌成沙拉。

周五又是让大家用面粉和蔬菜汁制作彩色面团……丰富有趣的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体会到了食物制作的乐趣和不易,从而更加珍惜食物。

一个月下来,变化是显著的。

食堂的餐厨垃圾桶,肉眼可见地空了许多。

老师们反映,孩子们挑食的情况大大改善,午餐时间不再是“战场”,反而充满了欢声笑语。

傅榕的变化尤其明显,他不仅在幼儿园会主动尝试各种新食物,回家后也愿意吃更多种类的蔬菜了,小脸也比以前红润了不少。

沈芜的小食堂,很快就在家长圈里传开了。

起初是一些孩子回家绘声绘色地描述幼儿园的“神奇午餐”,后来,幼儿园的宣传网站开始定期发布沈芜设计的食谱和食育活动的照片,引来了家长们的好评留言。

“自从沈老师来了,我家挑食的儿子居然开始吃西兰花了!简直是奇迹!”西雅的伙食也太好了吧,营养又好看,我都想去蹭饭了!”“那个食育课真有意义,孩子回来还教我认识了罗勒叶!”甚至有其他私立幼儿园听闻风声,派人来“考察学习”。

当然最开心的是,沈芜从“傅太太”和“傅榕妈妈”的称呼变成了“沈老师”。

撕掉“谁的某某”,找回属于自己的名字。

这本该是所有女性与生俱来的权利,却成了多少女性半生跋涉的终点。

沈老师名声鹊起的同时,商业合作的橄榄枝也纷至沓来。

最先找上门的是一家本地知名的连锁餐饮集团,他们的负责人直接联系了园长,表达了想要与沈芜合作,将她的儿童餐理念和食谱引入到集团旗下的亲子餐厅,并暗示可以给幼儿园提供赞助。

园长将这个消息转达给了沈芜。

沈芜看着合作意向书,对方开出的条件相当优厚,甚至承诺会投入资源,将“沈老师食育”打造成一个品牌。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如果合作成功,她的理念将能影响到更多的孩子和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