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10从岭南走出的军阀头子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3章 铁血推行新政!(第1页)

1912年2月12日,金帝浩然颁布退位诏书,延续两百六十八年的金王朝正式终结。

消息如同飓风,席卷全国。羊州城也象征性地挂起了彩旗,维持会组织了一些“庆祝共和”的集会,但在防卫军士兵冰冷目光的注视下,总显得气氛有些怪异。

几天后,北洋政府成立,袁慰亭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迁都京都的电报也到了。

岭南防卫军司令部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袁大头果然当上大总统了!还迁都京都!这跟以前金廷坐龙庭有甚区别?”副司令陈念和愤愤地将电报拍在桌上,“孙先生…唉!”

参谋长林晨武则忧心忡忡:“司令,袁氏此举,名正言顺。他掌控北洋强军,如今挟金帝退位、孙载之让位之大势,已成全国共主。我们岭南虽已独立,但名义上…仍属华夏新国。袁氏必不会容忍我们割据一方!下一步,恐怕就是‘削藩’了!”

情报处长叶怀瑾递上一份更厚的密报,声音依旧冰冷无波:“司令,北方密报汇总。袁慰亭已密令其心腹:

1陆军总长段启瑞:加速整编北洋六镇,并向南直隶、东鲁增兵。

2参谋本部(陈宦):开始研究南方各省军力,重点标注:岭南邓贤部。评估为‘兵精械利,桀骜不驯,为南方诸省最大隐患’。

3内务总长赵秉钧:已派出多批密探南下,目标羊州、港岛、沪市,重点搜集我岭南军政情报,并试图联络岭南内部对司令不满之势力。”

叶怀瑾顿了顿,补充道:“另据港岛‘鹞子’急报,近日有数批形迹可疑的北方客商抵港,携带大量银元,频繁接触本地报馆、商会中一些素有‘清望’但对司令新政颇有微词之人,如咨议局遗老周孝怀、米业公会会长潘启年等。”

“哼!果然来了!”林晨武脸色一变,“银弹开道,收买人心,制造舆论,再辅以武力威慑!袁慰亭的老套路!”

邓贤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意外或愤怒的表情,反而有一种“终于来了”的平静。

他走到巨幅全国地图前,目光扫过北方直隶、南豫、东鲁那片被标注为“北洋核心”的区域,又缓缓移回岭南。

“袁宫保坐上了那个位置,,当天下午即被荷枪实弹的士兵查封。

总编辑和主笔被带走,下落不明。香港几家亲近志同会或对邓贤持批评态度的报纸,其进入岭南的渠道被情报处严密监控、查扣。

叶怀瑾的“鹞子”化身成茶馆说书人、市井小贩、学堂先生,散布着“邓司令爱民如子”、“新政造福岭南”、“北方密探破坏”的故事。一时间,岭南境内,公开的批评之声绝迹,只剩下对邓贤和新政的一片“颂扬”。

北风南渐,折戟沉沙:赵秉钧派出的几批密探,刚刚潜入羊州,就如同水滴汇入大海,很快失去了联系。

偶尔有一两条模糊的信息传回北方:“邓部整军,手段酷烈…”“新政推行,雷厉风行…”“民间…敢怒不敢言…”而试图接触周孝怀、潘启年等人的“北方客商”,更是遭遇了灭顶之灾。

一个试图在周府后门递送银票的“商人”,被早已埋伏的特工当场拿下,搜出了赵秉钧的亲笔密信(要求搜集邓贤扩军证据、联络反邓势力)。

周孝怀吓得当场昏厥,醒来后痛哭流涕地向维持会自首,主动交出所有“赃款”,并登报痛斥“北方奸细”,宣誓效忠邓司令。

潘启年则更“聪明”,主动向叶怀瑾“举报”了另一个试图接触他的北方人,并捐出大半家产“支持新政建设”,才勉强保住了性命和部分家业。

几批“客商”的离奇失踪和“自首”,让后续的北方密探胆寒,活动更加隐秘艰难。

岭南,在邓贤的铁腕治理下,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牢牢吸附着内部的资源,又排斥着外部的窥探和渗透。铁幕之下,秩序森严,却也暗流涌动,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