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游玩常苏二村(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归梵心满意足地吃完了酱香酥鸭,结清饭钱后,便沿着苏家村的道路信步前行。
没走多远,她便敏锐地察觉到地势在悄然升高,脚下的台阶逐渐多了起来,一阶一阶,错落有致地向上延伸。
随着步伐的迈进,归梵越感慨苏家村选址的精妙。如此地势高耸之处,无疑是天然抵御洪水的屏障。
以往洪水肆虐时,许多地势低洼的村落饱受其害,房屋被淹,庄稼被毁,村民们苦不堪言。
而苏家村凭借这得天独厚的地势,洪水来袭时,大多只是周边低洼处积水,村子主体所受影响微乎其微,受到的损失自然就少。
至于旱灾,聪慧的苏家村人也早有应对之策。
在洪水多的时节,她们便未雨绸缪,利用各种蓄水设施,尽可能多地储存水源。
这样一来,即便旱季降临,水源短缺,凭借着此前储备的水,也能勉强维持日常所需,克服旱灾带来的困难。
归梵一边走着,一边暗自钦佩苏家村人的智慧与远见,正是这些巧妙的应对之法,让她们在自然灾害频的环境中,依旧能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归梵继续前行,脑海中不自觉地将苏家村与之前路过的常家村、宁家村作比较。
常家村,坐落在较低的丘陵地带,相较于宁家村,地势确实要高一些。
曾经洪水泛滥时,常家村虽也未能完全幸免,遭受了一定影响,但因地势优势,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损失相对可控。
村民们聚居于此,利用丘陵地形的特点,巧妙规划家园布局,最大程度降低了洪水侵袭的风险。
而面对干旱威胁,常家村人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坚韧。
她们齐心协力,开凿了诸多蓄水池,这些蓄水池如同大地的“蓄水囊”,在雨水充沛时收集并储存水源。
同时,他们还设法疏通、开凿一些小型河流,将周边水源引入村中,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善的水利系统。
正因如此,即便干旱来袭,水源供应也能得到基本保障,情况远比当初受灾严重的宁家村要好得多。
这两个村落,凭借着各自的地理优势与村民们的勤劳智慧,在这片土地上顽强生存。
归梵一边思索着常家村、苏家村和宁家村应对灾害的种种方式,一边深深感慨,人类真的是极其善于思考的物种。
无论是在地势较高的苏家村,还是处在丘陵地带的常家村,又或是曾经受灾严重的宁家村,人们都凭借着智慧与坚韧,不断寻找适应环境的生存之道。
面对洪水与干旱这两大威胁,苏家村凭借地势优势,巧妙化解洪水危机;常家村则依靠开凿蓄水池与河流,在高低地势间寻得生机。
而宁家村,虽历经磨难,但在归梵等人的努力下,也逐步走出困境,展壮大。
在不同的地理条件下,她们总能因地制宜,或是巧妙选址,或是构建水利,或是探索新的展模式。
这种对环境的敏锐感知与积极适应,以及为生存所展现出的强大创造力,着实令人赞叹。
人类正是凭借着这份善于思考、积极适应、努力生存的特质,在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中,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